(通讯员 陈湘艳 龙炎 姜艳群 张红瑶)7月30日,衡南县三塘联合学校松山中学的教室里,流淌着无声的温情。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寸草心计划”——塘韵薪禾公益实践团的志愿者们,为留守儿童带来了一堂特别的“感恩的心“手语教学课。这不仅仅是一堂普通的课程,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传递。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小朋友们跳舞 姜艳群摄
“感恩时我们的眼神应该是怎样呢?”孩子们在志愿者龙炎的引导下,学习用温暖专注的目光传递心意。这种从内心出发的情感表达,为后续的手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龙炎开始分解“感谢命运”“感谢有你“等歌词对应的手语动作。孩子们认真地模仿每一个抬手、抚心的动作,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熟练,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掌握了“奉献”“珍惜”“祝福”等手语表达。这些简单的手势,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含义,也让孩子们对手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龙炎向大家展示动作 姜艳群摄
教学的高潮在无声合唱中到来。当《感恩的心》的旋律响起,孩子们整齐划一地舞动手语:双手合十表达“感恩”,掌心向上象征“奉献”,手指心口传递“珍惜”。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情感。当做到“我爱你“的手势时,不少孩子朝着远方父母的方向比划,眼中泛起泪光。这一刻,无声的表演饱含深情,将感恩之情化作指尖舞蹈,让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之动容。
图为小朋友们共同表演手势舞 姜艳群摄
这堂“感恩的心”手语教学课,是衡阳师范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温情一课。它不仅教授了孩子们沟通的技能,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感恩的种子。实践团的志愿者陈湘艳表示,将持续开展此类教育课程,帮助孩子们学会表达爱、传递爱,让感恩之心在无声世界中绽放光芒。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寸草心计划”——塘韵薪禾公益实践团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他们用爱和耐心为留守儿童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们在无声的世界中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力量。这堂课虽然结束了,但感恩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相信在未来,这些种子一定会开出最美的花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