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富得不可思议。它掌控着全球逾 15% 的石油供应,折算下来,足够给每位公民约 30 万美元。然而,曾让这个国家坚不可摧的资产,却可能正变成其最大的软肋。2025 年,沙特全国经济的一半以上、政府收入的约八成,仍仅靠石油产业独力支撑。
你以为早已独立的行业,其实都与石油血脉相连。农业就是一例。沙特曾不惜花费数百亿美元在沙漠里种小麦,一度成为世界第六大出口国。然而,这一产业从未真正自立——政府以约五倍于市价的代价收购农户粮食,只为让他们继续经营。整个计划耗费 850 亿美元,最终在 2016 年被悄然叫停。
自近一百年前发现石油起,沙特就拼命想摆脱单一经济,却似乎越努力越无力:斥资数百亿美元打造 150 公里长的未来线性城市、沙漠滑雪场,还有一座形如海龟、漂浮在荒漠中央的“海上城市”。虽然人们一度相信这背后有宏大蓝图,但随着时间推移,更多迹象浮现——没人知道钱究竟从哪里来。原本 150 公里的“线性之城”已缩水至 2.5 公里,全部项目总花费更被估到 1.5 万亿美元,是最初预算的三倍。沙特一直动用外汇储备填窟窿,可储备已从十年前的 7500 亿美元跌至 4000 亿美元,按此速度,2036 年将告罄。投资者已觉察风险:针对沙特违约的保险费率飙升,评级机构发出警告,借贷成本迅速攀升。人们开始怀疑,这个全球最富的国家之一,会否最终走向破产?
要真正理解沙特的处境,得回到五十年前——那时的沙特与今日判若两国。以今天的币值计,普通工人年收入仅约 6000 美元,不到全球均值的一半。然而 1970 年代,一场巨变彻底改写了国家命运。1973 年石油危机爆发:埃及与叙利亚突袭以色列,引发“赎罪日战争”。战火蔓延,美国力挺以色列;作为报复,阿拉伯产油国组成的 OPEC 对西方实施石油禁运。一夜之间,油价翻了两番,全球经济震荡。
西方多年来倚赖廉价能源,通胀飙升,英国竟达25%。而沙特却财源滚滚,不到十年,石油年收入从约 40 亿美元跃至逾 1000 亿,国民平均收入十年翻倍。沙漠小镇转瞬化作现代都市,十年前还是低矮土屋的天际线,眨眼间钢铁摩天楼林立。然而,这种富裕与欧美、东亚的路径截然不同。通常,国家先由农业转向制造业,再迈向服务业,财富因此较为平均地扩散。沙特却因财富几乎全靠石油,从未真正培育其他产业,现代经济所倚重的多元私营部门、出口制造、科技创新统统缺席。
全国近七成就业人口靠政府“养活”,而政府预算约四分之三来自石油。相比之下,美国政府雇员仅占 15%。对石油的绝对依赖,使权力彻底集中于沙特王室一家。王室净资产 1.4 万亿美元,约为英国王室的 50 倍,更关键的是,他们完全掌控经济命脉。没有选举压力,政府无需取悦大众,哪怕人权纪录糟透,也能在 80 年代豪掷数百亿扩建石油设施,将日产量从 300 万桶提到 1000 万桶。
然而,专制加单一路径的风险巨大。2014 年油价暴跌,石油收入瞬间腰斩。政府被迫大举借债,财政赤字飙至 GDP 的 15%,创纪录高位。几乎毫无私企缓冲,国民收入数月内缩水近两成。后来油价回升,危机暂解,却暴露了体系的脆弱:一旦石油断流,国家机器便停摆——而这一幕或许已开始上演。
据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在 2030 年前见顶;欧美已斥数千亿美元投资本土清洁能源,连世界最大油进口国中国也承诺 2060 年实现碳中和。沙特王室深知形势逼人,2016 年抛出“愿景 2030”——号称史上最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欲借今日油金,重塑国家。计划宏大:十年内先投 4000 亿美元,锁定旅游、科技、金融,目标把石油占GDP 比重压至 30%,非油财政收入翻两番,打造全球创新投资中心。
最吸睛的项目莫过于沙漠新城 Neom:飞行出租车、AI 公共服务、零碳能源,一应俱全。但这是一场豪赌——若油价高企,改革尚有底气;若油价低迷,巨额支出将拖垮财政。官方估算,若想可持续推进愿景 2030,油价需长期守在每桶 90 美元。偏偏 2022 年俄乌战争爆发,油价两月内跌逾 25%,至 76 美元。沙特阿美利润骤降 25%,国家一年少收 900 亿美元。预算赤字 2024 年升至 GDP 的 2.3%,为数十年来最快;2030 年公共债务占 GDP 之比预计达 43%,而 2010 年仅为 2.2%。
你或许觉得 43% 并不算高——美国国债已占 GDP 124%。但关键差异在于:美国拥有深厚金融市场、政治稳定与多元经济,可吸纳冲击;沙特则全靠石油。油价一跌,财政即刻失衡,债务风险骤升。一旦投资者失去信心,抛售债券,融资成本将飙升,政府被迫削减支出以偿债,或触发衰退螺旋。如今迹象已现:沙特信用违约掉期息差年初升至疫后新高;评级机构与金融市场纷纷示警。若国债利率只升几个百分点,政府每年便要多付约 100 亿美元,相当于 GDP 的 3%。
那么,这些借来的天量资金投向何处?倘若砸向能创造长期增长的生产性资产,尚有一线生机;可现实是,愿景 2030 越来越像一场溢价过高的赌博。旗舰项目普遍延期、超支、内耗严重。Neom 原估 5000 亿美元,如今成本飙至数万亿,内部评估称 2031 年仅能完成 1%。地标“线性之城”从 170 公里缩水到 2.4 公里,容纳人口仅 30 万。即便如此,政府仍加码押注:特鲁吉纳未来度假村、红海主题乐园等巨型工程仍在推进或新宣布。
相比之下,挪威提供了教科书级范例。1960 年代北海发现巨油,挪威并未挥霍,而是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如今规模逾 1.6 万亿美元,居全球之首,年收益覆盖政府预算四分之一,支撑全民医保与免费高等教育,成为全球最幸福、最富裕国家之一。沙特石油储量是挪威十倍,为何不照搬?答案在于权力结构。沙特是绝对君主制,权力集中于王室。王储没有选举压力,无需顾及普通人利益,于是“愿景 2030”这类宏大工程得以出炉——政府更在意国际声望,而非真正改革。
在全球石油需求下滑之际,数十亿仍砸向高风险、低回报的“面子工程”。沙特的未来悬于一线:若能完成这场豪赌,或可摆脱石油依赖;若不能,即便资金雄厚,缺乏透明、问责与公共利益的体制,也会让最昂贵的蓝图轰然倒塌。
沙特另一重金押注的领域是加密货币,这或许是其少数更精明的投资之一。2025 年 5 月,沙特央行披露已购入至多 600 亿美元加密资产;近期加密市场一路狂飙,某只标的多年跑赢比特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