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他阻挡不了项羽的失败。
范增并不是万能的,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虽然范增可能会在关键时刻能够给予项羽提供建议,但能否被项羽接受,并能否完全予以实施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范增的角色是 “谋士” 而非 “决策者”,其价值依赖项羽的采纳。
另外,要知道,范增参加项梁军队的时候已经七十岁高龄,这个年龄在那个时候已经算是绝对高龄了,以他的体力能否跟随项羽南征北战,能否支撑高频次、长距离的军事行动,并在关键的时刻出现在关键节点上,并起到关键作用,真的存在太多未知数了,这也就为刘邦提供了很多操作空间。
范增在项梁起兵后建议他利用楚怀王的名声,立怀王之孙,广泛吸收楚地各方势力的加入,扩大楚军的实力。这个策略很准确的寻找到切入时机,当时陈胜刚死,起义军在秦军的攻击下受到了严重损失,生存空间受到压缩。
范增的这个建议,可以重新整合被打散的各方力量,尤其是楚地的力量。
![]()
不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永远都是一把双刃剑,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会给项氏无形中增加一把枷锁。即便项梁不死,灭秦之后依旧会面临着如何处置楚怀王的问题。另外一点楚怀王是楚国的精神领袖,有区域限制,对其他诸侯的影响有限,能够影响其他诸侯的是绝对实力。
政治斗争,尤其是皇权的斗争,远比我们想象的残酷,很多时候要的不仅仅是对方低头承认失败,而是斩草除根,防止任何可能的春风吹又生!
赤壁之战后为何曹操要迅速回到邺城,他所担心的就是发生跟熊心一样,还没有稳定的北方,被汉献帝等人趁机夺取控制权。
项梁死后,熊心迅速抓住机会夺取军权,让项羽第一次感受到了政治的残酷性以及权力的重要性。不仅如此,也会在项羽心中产生对范增的怀疑,这种怀疑产生于对其扶持熊心决定的用心。
![]()
史料中没有记载范增在项羽诛杀宋义、巨鹿之战、坑杀秦降卒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其他两件事不清楚,不过我认为他在项羽斩杀宋义的事件中应该没有起到积极作用,这是重新站队的关键时刻,对项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可能这也是为何陈平能够通过拙劣反间计成功的原因,项羽与范增之间本有矛盾和不信任,才会被陈平利用,使矛盾放大。
项羽在鸿门宴中对于是否要杀刘邦犹豫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明确范增对自己和对熊心究竟怀有怎样的态度。
诸侯分封、定都关中、谋杀义帝、以及彭城被刘邦轻易攻入时范增所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同样缺乏史料的记载。尤其是汉军攻入彭城,这属于楚军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不要马后炮拿彭城大败来说事),结果并没有关于范增的零星记载,这与张良陈平在彭城之败时的隐身如出一辙。
随何说降英布,楚军依旧处于下风。
韩信率军北上开辟第二战场,并获取井陉之战胜利后,虽然楚军数次派出骑兵骚扰赵地,但是并没有上升到足够重视的位置。
随着范增彻底边缘化,并死于途中,刘邦加速了统一的步伐。
范增可以延缓刘邦的统计进程,却无法改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