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 吴静)为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7月7日赴黄冈罗田县开展“栗链生态,乡兴共富”主题调研。通过走访产业园区、深入田间地头、对话基层干部,团队以板栗产业为切入点,剖析发展痛点,挖掘共富潜力,为乡村产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图为服务队前往调研前的讨论。通讯员 张晓曼 供图
调研首站,服务队来到罗田农业智慧园。园区讲解员系统介绍了罗田特色产业集群,涵盖板栗、黑山羊、中医药等多元产业。聚焦核心产业——罗田板栗,队员们详细了解了品类特征、标准化生产流程及新媒体营销网络。从品种培育到市场拓展,罗田板栗依托电商平台与直播带货,已逐步构建起“产供销”一体化链条,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的重要引擎。
图为服务队队员聆听板栗之声。通讯员 吴静 供图
随后,团队深入甫薇山庄板栗种植基地。数十亩板栗林郁郁葱葱,队员们实地观察板栗形态与生长态势,记录种植密度、病虫害情况等一手数据。通过直观体验,队员们对板栗种植的技术要点与生态效益有了更深理解,为后续分析产业链前端问题积累基础素材。
图为服务队成员实地拍摄的板栗果实状况。通讯员 张晓曼 供图
最后一站,服务队与罗田村委会展开座谈。村书记坦言当前板栗产业面临的困境:疫情后销量持续下滑,市场供大于求,尤其欧洲市场滞销明显。他提到,尽管当地板栗园规模可观(小园100亩,大园200亩),但经济价值逐年下降。“板栗储存期短,收购窗口仅十天,价格波动大(每斤3元至7元),农户积极性受挫。”村书记的无奈道出了产业痛点。此外,加工环节的氧化损耗、自然灾害与虫害导致的减产、劳动力短缺下依赖自然落果的品质风险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农户与市场的矛盾。
图为村委会书记回答服务队调研问题。通讯员 吴静 供图
调研中,团队发现罗田板栗产业呈现“头部企业稳,农户效益降”的分化态势。大型企业凭借渠道优势稳健发展,而普通农户却面临收益下滑。针对此现状,服务队结合调研数据提出创新思路:探索“板栗采摘+乡村旅游”融合模式,通过游客体验式采摘提升附加值,同时缓解劳动力压力,实现效益与效率双提升。此外,罗田丰富的板栗品种(如卢大河岸的毛板栗、北方引进的草板栗)也为差异化产品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此次调研,服务队通过实地走访、数据收集与深度访谈,积累了大量板栗产业一手资料。后续,团队将撰写专题调研报告,为罗田板栗产业优化提供可行性建议,助力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队员们表示,将以青年视角持续关注乡村发展,用实际行动在共富路上书写青春答卷。
通讯员:吴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