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渤海之滨的秦皇岛抚宁区,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公安队伍。他们中有千里追逃的经侦尖兵,有精益求精的档案管家,还有心系群众的治安卫士。虽然岗位不同、职责各异,但他们用同样的忠诚与担当,共同筑起了守护百姓平安的铜墙铁壁,书写着新时代公安工作的动人篇章。
经侦铁汉:千里追逃显担当
——郑源
在抚宁分局经侦大队,提起郑源,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这位36岁的辅警已在公安战线坚守11年,用行动诠释着“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
2025年初春,经侦大队在侦办一起隐瞒犯罪所得案件时,发现嫌疑人马某潜逃至湖南某县。郑源主动请缨加入抓捕组。抵达湖南后,他顾不上旅途劳顿,立即投入排查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关键线索。
当时正值南方雨季,廉租房小区地形复杂,排查难度极大。郑源冒雨连续工作8小时,全身湿透仍不肯休息,最终锁定嫌疑人电动车停放位置。深夜的寒雨中,他与战友通宵蹲守。次日10时,嫌疑人马某的女朋友在楼下出现,他们果断出击,最终在家中成功将潜逃多日的嫌疑人抓获。这场历时20小时的跨省追逃,只是郑源11年从警生涯的一个缩影。
“临时换人可能影响任务执行”——这是郑源带病坚守岗位时常说的话。在一次重要执勤任务前,他刚结束医院看守工作,发着低烧却坚持上岗。11年来,无论是千里追逃还是日常执勤,无论是身体不适还是恶劣环境,他从未轻言退缩。正如他所说:“穿上这身警服,就要对得起肩上的责任。”这份执着,让他成为经侦战线上一把永不卷刃的尖刀。
档案工匠:方寸之间见真章
——韩世军
在公安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岗位——档案管理。从警13年的退伍老兵韩世军,在这个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13年,韩世军从部队转业到抚宁分局指挥中心,先后从事文件传递、信息简报等内勤工作,尤其以档案管理成绩斐然。档案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千头万绪。2023年,在创建省AAA级档案室的关键时期,他和同事整理数万份文件,实现规范化管理跨越式提升。期间,他主动深入基层,先后帮助榆关、留守营、抚宁镇、坟坨等派出所完成档案库房标准化建设,为全局档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退伍不褪色,是韩世军的真实写照。今年7月7日,他在执勤时发现一名外地游客车辆故障,主动帮助联系维修,获得群众赞誉。从保家卫国到为党管档,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那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治安标兵:细微之处暖民心
——黄达
在治安大队特行中队,辅警黄达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达哥”。特种行业管理涉及旅馆、娱乐场所等重点领域,既要严格执法,又要热情服务。黄达总结出“三心”工作法:检查要细心、解释要耐心、服务要贴心。他累计协助检查行业场所400余次,办理证件300余件,用“规范+温度”的工作法赢得广泛好评。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在执勤中的暖心举动。一次,一辆山东牌照的私家车停滞在路边,车主焦急无助。黄达主动上前了解情况,经询问得知,车辆因发动机故障抛锚,保险公司告知需要调取行车记录仪,但车主不熟悉操作流程。他立即协助导出行车记录仪数据,又帮忙联系维修厂,最终化解了这场“人在囧途”。车主临别时握着他的手说:“抚宁警察真好,让我们外地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从警六年来,黄达始终秉持“大事不惧、小事不弃”的原则,用点滴行动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抚宁公安这支队伍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可能是户籍窗口一个温暖的笑容,可能是街头执勤时一次及时的搀扶,可能是深夜里一盏不熄的警灯......正是这些平凡的坚守,汇聚成了平安建设的磅礴力量;正是这些默默的付出,铸就了金色盾牌的无上荣光。
新时代的公安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抚宁公安人将继续以郑源般的忠诚、世军般的匠心、黄达般的温情,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抚宁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