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您自己好好活着,别再救我了。”
当这句带着哭腔、绝望到近乎麻木的话,从21岁大学生张玉玺的手机里传到母亲周女士耳中时,屏幕前的我们,心都碎了。
这不是电影,不是小说,而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令人心如刀绞的现实悲剧。山东青年张玉玺,原本只是想趁着暑假打份高薪工,替家里减轻负担,结果却被一通“轻松月入过万”的谎言,骗到了柬埔寨的诈骗园区。
如今,40多天过去,他被困在人间炼狱,电话那头是母亲的哭喊,这头却是监视、威胁和无尽的黑暗。
而他最后的“嘱托”,不是“快救我”,而是“别救我了”——这句话,比任何控诉都更锋利,直插人心。
一个孩子,得有多绝望,才会劝母亲放弃自己?一个母亲,得有多无助,才会在儿子的求救与沉默之间,反复撕扯?
张玉玺的妈妈周女士,不是不想救。她卖房筹钱,四处奔走,甚至面对诈骗团伙“交20万就放人”的勒索,她也咬牙在凑。
可她不敢轻易打钱——因为她知道,这不是交易,是赌博。钱一打过去,儿子可能就真的“人间蒸发”了。网上多少案例在前:赎金交了,人没回来,家属哭断肝肠,骗子早已卷款跑路。
更讽刺的是,那些自称“好心收留”张玉玺的园区人员,竟还打着“我们救了你儿子”的旗号,理直气壮地索要赎金。他们把绑架包装成“救助”,把囚禁美化成“工作还债”,把人性的底线踩在脚下,还笑嘻嘻地跟母亲谈“生意”。
这哪是园区?这是披着公司外衣的现代奴隶市场。
而张玉玺那一句“别救我了”,不是不爱母亲,而是太爱。他知道家里穷,父亲残疾,母亲一人扛起全家。
他知道那20万,是母亲的命,是房子、是未来、是活下去的希望。他宁愿自己在异国他乡受尽折磨,也不愿母亲倾家荡产、最终人财两空。
这份“懂事”,让人心疼到窒息。
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掉进同一个坑?
答案其实很简单:穷,和天真。
张玉玺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他们大多是家境普通甚至困难的学生,渴望通过一份“高薪工作”改变命运,减轻父母负担。他们还没被社会毒打过,还相信“努力就有回报”,还相信“世界是公平的”。
于是,当“柬埔寨高薪客服”“境外IT岗位”“包吃住月薪三万”这样的招聘信息砸过来时,他们的眼睛亮了,心也动了。
可他们不知道,这些“机会”背后,是精心设计的骗局。从“熟人介绍”到“黑中介引路”,从“免费机票”到“落地即失联”,每一步都像蜘蛛织网,温柔而致命。
等他们反应过来,护照已被收走,手机被监控,人被关进铁门高墙的园区,每天被迫进行电信诈骗,完不成指标就挨打、电击、关水牢。
你以为这是电影《孤注一掷》?不,这是现实,而且每天都在上演。
更令人愤怒的是,这些诈骗园区为何屡禁不绝?明明中、缅、柬等多国已多次联合打击,为何它们像野草一样,割了一茬又长一茬?
因为——有利润,就有罪恶。
诈骗是“无本万利”的生意。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个话术本,就能骗来成百上千万。而园区背后,往往有跨国犯罪集团操控,甚至勾结当地势力,形成“黑金产业链”。
打掉一个园区,换个地方就能重建;抓了几个头目,马上有人顶上。只要暴利存在,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就会有年轻人被诱骗、被奴役、被榨干。
而我们能做的,难道只有等待下一个悲剧发生?
当然不。
学生要醒,家长要警,学校更要担责。
别再把“反诈宣传”当成走过场。别再让学生们在校园里听着“警惕诈骗”的讲座,转头就在社交平台上点开“境外高薪招聘”的链接。
学校必须把反诈教育做实,用真实案例、用血的教训,告诉每一个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往往是陷阱。
同时,家长也要提高警惕。孩子说要去国外打工,别只觉得“有出息”,要问清楚公司、合同、签证、住宿。凡是模糊不清、催促尽快出发的,一律拉黑。
而国家层面,也需加强跨境合作,切断非法偷渡链条,严打黑中介,建立更高效的失踪人员协查机制。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了境外犯罪集团的“耗材”。
张玉玺现在在哪?他是否安全?还能不能回家?我们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他的母亲还在等,还在哭,还在卖房筹钱,还在希望奇迹发生。
而他那一句“妈,别救我了”,像一把刀,刻在每一个听者的心上。
这不仅是母子之间的告别,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质问:我们何时才能真正斩断这条通往地狱的“高薪之路”?
愿张玉玺平安归来,愿天下母亲,不再接到那样的电话。因为孩子最怕的,从来不是苦难,而是让最爱的人,为自己万劫不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