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58岁的翟女士,因为一次再普通不过的肩伤CT检查,被误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吃了三个月“绝症药”,复查时才发现:电脑里的CT片,根本不是她自己的。
01
今年2月,翟女士摔了一跤,肩膀疼得抬不起来。去省人民医院骨科看诊,医生说先做个胸部CT排查外伤并发症。谁知道,这一查,“病”就来了。
![]()
CT报告上明明白白写着:“双肺间质性纤维化待排”。
翟先生说,母亲半年前的体检CT还干干净净,肺上连个小结节都没有。这突然冒出来的“待排”,像块大石头砸在全家头上。
做完肩部手术后,翟女士又做了好几天检查。最后医生摊牌:“确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听到这病名,翟先生当场懵了。他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种病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中位生存期只有2-4年。母亲才58岁,刚抱上孙子没两年,怎么就突然被判了“缓期死刑”?
更崩溃的是,家里其他医院的亲戚提出质疑:“半年前还好好的,这病发展也太快了吧?”可面对省人民医院的权威报告,他们又能说什么?
02
确诊后,翟女士开始吃一种叫尼达尼布的药。翟先生说,这药每月要花好几千,而且是处方药,副作用写得明明白白:腹泻、恶心、肝功能损伤、出血风险……
“我妈吃了不到一个月,整个人瘦了十斤,整天说恶心,连饭都吃不下。”翟先生声音里带着心疼,“但她不敢停,怕病情恶化。我们也不敢说‘可能查错了’,怕她更绝望。”
那三个月,家里的气氛像压了块磨盘。翟女士总盯着窗外的树发呆,说“不知道能不能等到它绿了”;翟先生和妻子轮流陪床,晚上睡不着,翻来覆去查医学论坛,越查心越凉。
最扎心的是,社区里的老邻居听说后,有人悄悄说“早看出她脸色不对”,还有人推荐“偏方”——他们不知道,这个被同情了三个月的“病人”,其实只是被错放了一张CT片。
03
6月17日,翟女士复查。审核医生调阅CT片时,突然皱起眉头:“这两张片子怎么对不上?”
原来,2月28日那天,放射科技师喊翟女士进扫描间时,后面一位患者误闯了进去。技师发现后,赶紧让误闯的患者重新做了检查,又给翟女士做了扫描。但问题就出在这儿——系统没自动覆盖前一次错误数据,翟女士的账户里,同时存着两份CT片。而给她看诊的医生,偏偏点开了那份“张冠李戴”的。
当两张片子放在一起对比时,翟先生当场哭了:“根本不是同一个人的肺!我妈的肺明明好好的,怎么就被写成‘纤维化’了?”
04
8月19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发了通报:承认确实存在CT信息错误,向患者及家属致歉,目前已达成谅解,相关责任人会被严肃处理。
![]()
我想起之前看过一句话:“医疗容错率低,因为每个错误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崩塌。”
这次事件里,没有“故意误诊”,只是技师没核对清楚患者信息,系统没做好数据覆盖,审核医生没多扫一眼片子——可就是这些“小疏忽”,把一个健康的人推进了“绝症”的深渊。
昨天和同事聊起这事,她说:“以前总觉得‘误诊’离自己很远,现在看,可能就在一次疏忽里。”
这起事件,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反映出医院管理流程上存在的漏洞。
最后想对所有医疗工作者说:
希望通过这件事,所有医院都能好好反思,完善自己的管理流程,加强对患者信息的核对机制,不要再让类似的悲剧发生。
毕竟,每一个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谁都承受不起这样的误诊之痛。
就像一句老话说的:“生命无小事,医疗无小节。”
医客说
医疗无小事,每一个“小疏忽”都关乎生命
翟女士的故事,是一面照见医疗系统的“镜子”。它提醒我们:医疗容错率低,不是因为“错误不可避免”,而是因为我们对“小疏忽”的重视不够。从技师的信息核对到系统的智能防错,从制度的多级审核到患者的主动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改进,都可能避免一场“生命悲剧”。
正如一位医疗专家所言:“医疗的本质是‘人’的事业,技术再先进,也比不过对生命的敬畏。”愿所有医疗工作者以翟女士的悲剧为戒,用更严谨的态度、更完善的制度、更温暖的人文关怀,守护每一个患者的“生命安全线”。毕竟,每一次检查、每一张影像、每一句诊断,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待与信任!
【责编】医客君
【文章来源】医脉圈,作者石光清道夫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微信:xxxfff0518 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感谢您对医客的支持!
【投稿邮箱】yike@touchealth.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