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春天,我跟着旅行团跨过鸭绿江。火车"哐当哐当"驶向平壤,同车厢的老李掏出牛肉干分享,我瞥见朝鲜乘务员悄悄咽了咽口水。
"同志,尝尝中国零食?"老李热情递过去。
乘务员后退半步,微笑着摆手:"谢谢,我们有规定。"
但她眼底一闪而过的渴望,像根刺扎进我心里。
羊角岛酒店的夜晚
住在47层的羊角岛酒店,恍如置身另一个世界。第一晚的迎宾宴上,烤肉的油烟熏得人睁不开眼。朝鲜导游金小姐站在角落,看我们大快朵颐。
"金同志,一起吃点?"
她得体地微笑:"我已经用过了。"
深夜我胃痛难忍,去前台要热水。却看见金小姐和几个工作人员正围着一个小电锅,锅里翻滚着几片菜叶。
"这是......?"
她慌乱地盖锅盖:"值班宵夜。"
那个铝锅里,我只看见漂着几片蔫黄的青菜。
涉外商店里的偶遇
在平壤百货商店,我遇见正用人民币结账的中国游客。货架上,中国产的方便面售价28元,相当于朝鲜普通工人半个月工资。
门口,一个本地男孩死死盯着我手里的巧克力派。我递给他时,他母亲突然冲过来打掉点心,用朝鲜语激动地说着什么。导游赶紧解释:"孩子不能随便接受外宾礼物。"
男孩被母亲拽着走远,还不停回头看向那个滚落泥土的巧克力派。
大同江边的对话
行程第三天,我早起散步,遇见正在晨读的大学生小金。他用生涩中文问我:"中国,人人都能吃肉吗?"
我愣了下:"差不多吧。"
他眼神黯淡:"我上次吃肉,是新年。"
小金说,他姐姐在涉外餐厅工作,有时能带回客人剩菜。"姐姐说,中国客人常剩半盘肉,真可惜啊。"他说这话时,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天气。
歌舞表演背后的故事
看表演时,我发现跳舞的姑娘们都比观众瘦小一圈。有个女孩旋转时明显晃了一下,导游小声说:"她们一天排练八小时,午餐只有豆饭。"
表演结束,我们鼓掌时,演员们盯着桌上没动过的点心。有个大胆的姑娘小声问翻译:"这些能带走吗?"
后来我才知道,她们要把点心带回家给弟妹。
最后的晚餐
告别宴上,烤牛肉堆成小山。我注意到朝鲜工作人员都站得远远的。趁着敬酒,我把服务员拉到角落:"你们平时都吃什么?"
她犹豫半天,掏手机给我看照片:一碗米饭,一碟泡菜,几片豆腐。"这是昨天员工餐,"她苦笑,"已经很好了。"
照片角落,有个饭盒里装着我们的剩菜。"那个是给优秀员工的奖励,"她急忙解释,"不是天天有。"
归途
返程列车上,看见农田里躬身的农民。同团大妈感叹:"看他们多淳朴!"
我没说话,想起金小姐昨晚的话:"你们吃完的薯片袋,有人会捡去舔盐粒。"
列车驶过新义州,中国导游开始发盒饭。老李掰开一次性筷子:"总算能吃顿正常的了!"
我盯着饭盒里的鸡腿,突然想起那个想要巧克力派的男孩。
五年了,我还清楚记得每个细节:涉外餐厅飘出的肉香,员工食堂清汤寡水的味道,还有那个铝锅里翻滚的菜叶。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花的旅游钱,到底养活了谁?反正不是那些捡薯片袋的人。
这趟旅行让我再也无法直视剩饭。每次倒掉饭菜,都会想起大同江边那个大学生的问题:"中国,人人都能吃肉吗?"
是啊,我们吃得这么好,为什么还有人要为一口吃的折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