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得会、有活干、能增收
社区微工厂
让居民在“家门口”
顾家赚钱两不误
(点击观看视频)
走进东胜区兴胜街道新园社区微工厂,几位居民正围着羊绒衫半成品忙碌着,穿线、套扣、锁边……缝纫机的哒哒声与居民的谈笑声交织成热闹的生活交响曲。还有居民在专注地编制花篮、制作毛线工艺品,指尖翻飞间,一件件精巧物件渐次成型。
针对辖区家庭妇女、无业居民、残疾人群较多的实际情况,新园社区利用闲置空间,打造了集技能培训、文化传承、就业增收于一体的微工厂,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巧手”就业。新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琪介绍:“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手工活,可以在微工厂做,也可以拿回家做。按件计酬,多劳多得。而且也不用担心销路,社区会联动更多的企业资源,拓宽订单渠道,确保居民‘学得会、有活干、能增收’。”
居民赵换利一边麻利地给羊绒衫套扣,一边给记者算起了“幸福账”,她和工友们正忙着赶制一批当地羊绒企业的订单。“1000多件的半成品加工订单,我们几天就做完了。每天做几个小时,活不重,时间自由,每月还能挣2000多块钱。”
目前,兴胜街道社区微工厂划分了4个特色工作区,提供8类手工项目。不仅为残疾人群提供风筝制作、衍纸画等简易手工项目,同时,组织开展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地方特色羊绒产业等高难度技能培训,助力居民掌握市场化技能。自4月份启动以来,每月可带动百余名居民增收,收入从500元到3000元不等,让“顾家赚钱两不误”有了生动注脚。
民族街道阿吉奈社区羊绒工厂里,50多名辖区居民的羊绒衫半成品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幸福街道东方社区艾草加工厂里,居民们将艾草制成的艾条、艾柱、艾草香囊等产品,成了市场抢手的养生产品……为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功能,街道将闲置的社区活动室或旧仓库,改造成社区微工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助力、居民参与”的运营模式,以“小而精”的特色,为辖区无业居民、家庭妇女、陪读宝妈、残疾人等群体开辟了一条“巧手增收”的新路径。
从“家门口就业”到“技能提升”
从“零散接单”到“订单常态化”
社区微工厂
把居民的“指尖技艺”
变成“指尖经济”
也让“民生小事”
暖到了群众心坎上
(记者:孙佳暄 杨芬)
编辑:鲁敏 审核:韩改琴 朱少立 孙云霞
校对:任施瑶
新闻热线:0477—8139311
声明: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