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的老家在山东文登县小屯村,我的父亲已经60多岁了,因为村里推行土地改革,父亲得罪了村干部,结果被他们欺负了,我现在身在部队无法回家处理,只能给您写信,希望将军能主持公道。”
1957年12月的一天早上,张云逸大将收到了一封来自手下一位连长的求助信,看完信里的内容,张云逸气不打一处来:
“我们的战士在保家卫国,他们的家人却没有得到基本的保护,这是什么事,我一定得调查清楚,还我们的战士一个公道!”
一、张云逸青岛视察
张云逸是共产党老将军了,1892年出生,到建国之后已经近60岁了,为人刚正不阿,从义勇军起义到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再到抗日,他一次没落下。
他的一生基本都是在军营里度过的,每天和他打交道的除了战士还是战士,在收到消息后,立刻让秘书安排行程。
“过几天我不是要去青岛视察吗?把日程提前,通知下去,我明天就去,早点视察结束我要去一趟文登县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张云逸身为大将军,平日里自然工作缠身,一下子提前了好几天,工作自然不能拖着,通宵忙碌一晚上,可算处理完了。
视察青岛的工作非常顺利,看着各部门的工作相互配合,青岛的各项事业推进的十分不错,张将军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嗯,不错,继续保持,争取年底让青岛的各项指标再上十个点,你作为干部可以好好督促,千万别松懈,我还得去一趟文登县,这次就先到这里吧。”
一听张云逸将军还要去文登,青岛市委书记很是疑惑:“张老,从这里到文登还有好久呢,我看您昨晚好像没睡好,今天还视察了一天,要不今天先休息一下,明天再去吧。”
“不行,我的部下在外面流血流汗,家里人却被人欺负,我就是为了这事提前过来的,这事宜早不宜迟,我得赶紧解决了。”看到张将军急切的样子,市委书记也知道了这件事的重要性,连忙叫来秘书:
“张老,这样吧,您先休息休息,我让秘书先去了解情况,他在我身边很长时间了,这种事绝对办的妥妥的。”
此话一出,张云逸的警卫员也赶紧劝道:“是啊张老,您昨晚工作了一晚上,先休息一下吧。”张老将军思考一会后,拿出一份信交给秘书,把这件事嘱咐给他。
第二天下午,秘书就赶回来了,向张云逸汇报情况:“这两天雪下得的很大,尤其是文登县那边,我找到县里的领导,把情况跟他们反映了一下,他们也很重视,表示一定会尽快解决。”
张云逸问道:“那小屯村你去了吗,那家人怎么样了?”
一听这话,秘书立马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了,因为雪太大了,他听到县里给了保证也就没再去村里看望了,没想到张老居然这么在乎。
张云逸一看他的样子就明白了,他还是不放心,毕竟是从旧时代地主时代走过来的老人,那时候地主打农民那可是下重手的,他担心于同海受到伤害:“算了,我还是亲自去一趟看看吧,不然这心里不踏实。”
二、大将冒雪下村庄
得知张云逸大将要亲自赶往小屯村,市里赶紧派出几辆车一路随行,来到文登县,果然雪下得非常大,路面上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了。
张云逸没有去县政府,直接来到小屯村,村里人别说车队了,连自行车都没几家有的,一看这架势,都纷纷围了上来,有几个狗腿子眼明心亮,赶忙跑去通知村干部了。
村干部虽然没见过张云逸,但是他认识市委书记啊,再看看这车队,哪能不知道前面这穿着军大衣的是个“大人物”,脸上瞬间堆起了谄媚的笑:“不知道几位领导来这里是......”
“我问你,于同海是不是住这里,你们是不是因为土地改革的事欺负他了?”张云逸可不磨叽,上来就直切要点。
“这个,其实土地改革期间,家家户户难免有点摩擦,我们也是为了落实上面的政策”村书记连连解释道。
“行了,先带我去看看老人家在哪,看看你们怎么欺负人家了。”
见到于同海本人,张云逸也放松了下来,眼前的老人虽然身形佝偻,但也是因为长期干活导致的,身上并没有什么伤痕。
“我们好歹也是党里的基层干部,怎么可能会干出殴打老百姓的事情呢,就是起了点纠纷。”村书记还算是个共产党员,没有干出对不起党的事来。
张老从双方嘴里了解到来龙去脉,发现双方是因为于同海家里的地起了一点纠纷,村里也是为了落实土地政策,采取了一点强硬的措施,于同海自己老无所依,只能求助部队里的儿子,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我也没想到因为这点小事惊动了您这么大的领导,实在对不起。”老人一脸愧疚,村书记也有些面目羞愧。
“您儿子在为国家办事,我为您做点事那是应该的”张云逸说道:“土地改革是国家的政策,目的也是为了大家,希望老人家您能理解。”
“还有你们,我们是给人民办事的,你怎么能遇到点阻碍就采取强硬的手段,即便是小摩擦,日积月累也会成为大矛盾的。”
在张云逸的调解下,双方总算握手言和,虽然这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也能看出张云逸老将军为国为民的品格。
三、土改政策得罪人
将云逸将军曾经也负责过土地改革这项工作,所以深深的了解这是多么得罪人的一项工作。
毛主席曾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为。”
土地改革就是如此,当初张云逸刚刚离开国民党加入共产党,看到农民们触目惊心的生活,痛心疾首,主动承担了这份工作。
刚接手工作,就有两个国民党的干部主动发出邀请,他们是广西的一把手俞作柏和李明瑞,但是当时党内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他们。
这很正常,毕竟国民党干部大多出身于富贵家庭,再不济也是读过书的,他们不是贫穷阶级,自然不会关注底层人的生活,但张云逸则认为这两人是有诚意的。
“我就是从国民党过来的,里面还是有不少人也不满党内风气的。”张云逸自告奋勇前往广西实行土地改革,两人也的确是诚心合作,很快广西成为了土改的“先行试验田”,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这自然也得罪了那些当地豪绅地主,他们对张云逸可谓恨之入骨,一边勾结反动军阀,一边花钱雇国民党小队对张云逸进行围剿。
遭地主恨自然也就受到百姓的爱戴,在百姓的帮助下,张云逸一次次的逃脱,继续在广西各地推进土改,在这样的环境下,硬生生完成了大部分地区的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云逸将军也成为了广西的省委书记,继续管理这片土地。
结语
矛盾解开,村里的土改政策实施的更加顺利,很快就有了回报,家家户户都有了存余,于同海父子自然也是如此,俩人一直很感谢张老,经常念叨有张老这样的将军才是国家之福。
后来,两父子经常给张云逸邮寄一些土特产过去,以表示感谢,张云逸自然也不会“白拿”,按市场价位寄了一些钱回去,对比现在和以前,虽然过去人民过得不如现在,但是干部们是真的在“为人民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