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下位者渴望赢得上位者的青睐与信任,从而借助其力量与权力为自己谋取好处,这似乎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谄媚,往往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然而,谄媚并非简单的讨好,它如同一场精妙的博弈,分人、分场合、分方式,稍有不慎,便可能适得其反,遭到上位者的唾弃。
谄媚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需根据上位者的喜好来谨慎选择。有些上位者崇尚务实与有主见,他们渴望身边有能鞭策自己进步的人。对于这类上位者,无底线的谄媚不仅无法赢得他们的好感,反而会招来麻烦。
以汉武帝为例,在其初期励精图治之时,若想讨得他的喜欢与信赖,恰当的方式或许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他的问题。汉武帝胸怀大志,希望通过不断改进自身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此时敢于挑他毛病的人,在他眼中是忠诚且有能力的,重用这样的人会让他感到放心。因为这些人能够帮助他发现潜在的问题,促使他不断进步。
![]()
相反,还有一类上位者,无论事实情况如何,只喜欢听好话。对于他们,若采用挑毛病的方式,那无疑是自讨苦吃。面对这类上位者,下位者只能表现出对他们的认同和敬重,不遗余力地夸赞他们英明神武。即便事情的结果不尽人意,也要为他们开脱,强调若不是他们的英明决策,结果可能会更糟糕。
这种方式虽然看似有些虚伪,但在与这类上位者相处时,却是不得不遵循的规则。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和虚荣心较强,需要通过他人的赞美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成敬奇的故事便是一个因谄媚不当而失败的典型案例。成敬奇才智卓越过人,写文章能立刻完成,官任大理寺正卿,且与宰相姚崇有姻亲关系。一次,姚崇有病卧床,成敬奇特意到相府拜访探问病情。他的行为可谓是谄媚到了极致,面对姚崇泪流满面,怀中还放着几只活雀,一一拿出让姚崇手中拿一会儿再放生,并祝福姚崇早日病体痊愈。
![]()
然而,他的这番举动并没有得到姚崇的好感。待成敬奇告辞离去后,姚崇露出了讨厌他这种故作阿谀谄媚的神情,对子弟们说:“我真不知道他的眼泪是从哪里流出来的?”从此以后,姚崇再也不和成敬奇交往。
成敬奇的失败在于他没有把握好谄媚的分寸和时机。姚崇作为一代名相,注重的是实际的才能和品德,对于这种过度做作的谄媚行为十分反感。成敬奇本可以以更真诚、更实际的方式去表达对姚崇的关心,比如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治疗建议,或者在工作上给予支持。但他却选择了这种华而不实的方式,结果适得其反。
从成敬奇的事例可以看出,谄媚是一把双刃剑。在追求上位者的青睐时,我们不能盲目地谄媚,而要充分了解上位者的性格、喜好和价值观。如果上位者是务实型的,我们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如果上位者喜欢听好话,我们可以适当地表达赞美,但也要注意不要过于虚假和夸张。
![]()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谄媚这种行为本身。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谄媚可能会带来一时的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它并不能建立真正的信任和尊重。真正的关系应该建立在真诚、能力和共同的目标之上。上位者最终会看重那些能够为他们带来实际价值的人,而不是只会阿谀奉承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职场还是社交场合,我们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要学会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的真实能力和个性。当我们与上位者交往时,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去沟通,而不是一味地谄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真正尊重和信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谄媚是一门需要谨慎把握的艺术,分寸和时机是其关键。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谄媚的方式,但更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以真诚和能力赢得他人的认可。当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