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九号公司发布的半年报让整个两轮电动车行业沸腾,117.42亿元营收、12.42亿元归母净利润,这组数据不仅创下公司历史新高,更直接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业绩。
谁能想到,这家曾靠着给小米代工平衡车起家的企业,在脱离小米生态链后,会在电动两轮车赛道上演“逆袭神话”。
不仅如此,在业绩暴涨的同时,九号的车标成了年轻人争抢的“社交货币”,经销商直言“靠政策卖爆”。
但是,实控人一致行动人的减持动作、与雅迪爱玛的渠道差距,又为这份“狂欢”蒙上了一层阴影,九号的“赚麻了”,究竟是短期红利,还是长期底气?
九号电动车
半年狂揽12亿+,九号业绩碾压去年全年
打开九号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报,两组数据格外刺眼。
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利润总额17.2亿元,同比涨幅分别达到108.5%和136.9%,营收117.42亿元,同比飙升76.1%。
要知道,2024年九号全年营收才142亿元,净利润与雅迪控股的12.7亿元基本持平,如今半年就完成了对去年全年的“超越”,增速在行业内堪称“现象级”。
而本季度业绩爆发的核心动力,来自电动两轮车业务。
半年时间里,九号卖出239.25万辆电动车,对应营收68.23亿元,占总营收的58%,同比涨幅更是高达101.6%。
九号公司第一季度报表
市场热度还体现在一个有趣的现象上,那就是九号的车标成了“香饽饽”。
多地监控拍到,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专门盯着九号电动车“下手”,短短几分钟就能把车标抠走。
有行业人士调侃,现在想认全九号的车标都难,因为大部分车标早被当成“社交货币”在年轻群体中流转,就像十几年前的烟卡一样,谁手里有几个九号车标,就能在圈子里“挣足面子”。
九号车标
此外,政策红利也让消费者尝到了甜头,今年开年,广东、江苏、浙江等多地推出两轮电动车“以旧换新”补贴,广东最高补贴500元,浙江部分地区叠加地方补贴后,优惠力度更大。
从财报数据到终端热销,再到车标的“意外走红”,九号用半年时间证明了脱离小米后的爆发力,但这份爆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踩过无数坑后的“厚积薄发”。
九号电动车
从小米“代工工具人”到独立盈利,九号踩对关键步
时间拉回2014年,彼时的九号还叫“鼎力联合”,是高禄峰、王野两位北航师兄弟创办的小公司,主营平衡车研发。
这一年,他们拿到了小米、红杉、顺为资本的8000万美元A轮投资,正式跻身小米生态链,成了小米平衡车的独家代工商。
靠着小米的流量和渠道,九号的平衡车很快卖爆,2016年小米推出的首款电动平衡车,正是出自九号之手,年销量一度冲到70万台,铺进了全国各大城市的商场和街头。
但光鲜背后,是“代工模式”的隐忧,2017年,九号对小米的关联交易占比高达73.8%,2019年小米相关业务的毛利率仅15.1%,而同期自营业务的毛利率超过40%。
就像被绑住了手脚,赚的都是“辛苦钱”。
九号公司
真正让九号“破局”的,是2015年那场“蛇吞象”收购,当时,全球平衡车鼻祖Segway以专利侵权为由将九号告上法庭,却没想到九号创始人高禄峰从官司中看到了机会。
他发现Segway的高管、创始团队与股东存在矛盾,这样一来,从内部将其瓦解的可能性极大。
最终,九号通过“股权融资+银行贷款”的方式,反过来全资收购了Segway,不仅获得了大量核心专利,还直接跃升为全球平衡车龙头,品牌名也改成了“Segway-Ninebot”。
九号公司
但好景不长,2019年平衡车和滑板车市场见顶,增长几乎停滞,加上小米生态链的利润压制,九号必须寻找新出路。
2020年,九号启动“去小米化”,减少小米采购占比,调整合作模式为采销制,同时在A股上市募资,为转型储备资金。
这个过程堪称“阵痛”,平衡车、滑板车销售额年增速跌至-37%,市值从770亿元缩水到不足180亿元,外界的质疑声铺天盖地。
就在这时,九号盯上了电动两轮车市场,当时的行业,雅迪、爱玛、台铃已经分食了大半市场,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
九号公司
九号没有跟风,而是果断押注高端智能赛道,2019年推出的首款电动车,就搭载了无钥匙解锁、车辆定位功能,定价4000元以上,比行业均价高出1000-2000元。
谁也没想到,这个“反常识”的决策,成了九号逆袭的关键。
从依附小米的“代工工具人”,到找准高端智能赛道,九号的每一步都充满冒险,但也正是这些冒险,让它在两年后迎来了业绩爆发。
九号机器人公司
九号到底为啥能“赚麻了”
九号能在半年狂赚12亿,绝非偶然,而是精准踩中了“产品、政策、市场”三大风口,尤其是抓住了年轻人对“高端智能电动车”的需求痛点。
先看产品端,九号把“智能化”做到了极致。
易瑞咨询在《2025年中国电动两轮车消费趋势报告》中指出,18-25岁群体中,76.4%的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时,会优先考虑智能功能,而非单纯看续航和价格。
其中超50%的人愿意为智能功能支付3000-4999元,九号恰好踩中了这个需求。
九号电动车
九号旗下高端车型搭载“凌波OS”智能化生态底座,能通过AI和云端算力实现远程控车、投屏导航、来电显示,甚至能实时推送天气预报。
有用户反馈,早上出门前用手机就能启动车辆预热,冬天不用再站在楼下等车,这个细节让他果断放弃了传统品牌。
为了筑牢智能化壁垒,九号在研发上也毫不吝啬,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率稳定在5.8%-6%,研发费用从5.8亿元涨到8.3亿元,研发团队超过1300人,其中近三成是AI和软件工程师。
对比之下,雅迪2024年的研发费用率仅4.1%,研发人员1000人,且更多投入到产能建设上,智能化布局明显滞后。
这种差异化,让九号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
九号电动车
此外,政策端的“东风”也帮了大忙,2025年是两轮电动车“新国标”过渡期的关键一年,9月1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正式实施,旧款车型的生产许可仅剩1个月,销售窗口期不足4个月。
为了清理库存,经销商纷纷推出打折活动,加上全国性的“以旧换新”补贴,直接点燃了消费热情。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动两轮车销量达3233万台,同比增长29.5%,九号的经销商也坦言,今年上半年的生意全靠政策带动,“没有补贴的话,销量至少得砍一半”。
从产品创新到政策借势,再到全球市场布局,九号的“赚钱密码”其实很简单,不跟传统品牌拼价格,而是靠差异化打开新市场。
但这份“简单”的背后,是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也是脱离小米后独立思考的成果。
九号电动车
结语
半年狂赚12亿的业绩,让九号成了2025年两轮电动车行业最靓的“仔”。
但这份成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脱离小米后的阵痛、对高端智能赛道的坚持、对政策趋势的把握共同作用的结果。
车标的“走红”、消费者的追捧、经销商的热销,是市场对它的认可,而渠道短板、股东减持、竞争加剧,是它必须面对的现实。
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像九号这样的企业,在细分赛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九号能否成为“两轮电动车行业的特斯拉”,答案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至少现在,它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信息来源:九号电动的崛起一场行业智能化跃迁之路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信源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