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璇
![]()
《齐鲁珠坛》杂志创刊号封面及封三
手头有一册1980年3月出版的《齐鲁珠坛》杂志创刊号(上图),薄薄50页,32开,山东省珠算协会(筹委会)编辑。
1980年1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坐落于济南黄台北路20号的山东银行学校当教师。报到那天,我走进校门——严格说还没有校门,因为那时山东银校刚由全省分点办学改为集中省会办学的时间不长,正规的校门尚未建好,就听到一阵阵“哗啦啦哗啦啦”的声响,像是淙淙山溪。靠近教室向里张望,才发现居然是学生们集体上早自习,都在埋头打算盘,那声响是几百名在校生一起打算盘汇聚成的奏鸣曲,真正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之前我对算盘的认识接触来自上小学时学过的几堂珠算课,好像还练习过“打百子”,就是1+2+3+4+5⋯直至连加到100,正确答案是5050。
在粮店干财务的妈妈曾经想对我“早教”珠算,但朽木不可雕,“智力开发”没有结出硕果。进了银行学校,又知道银行学校学生的基本技能是“三能两好(珠算能手、点钞能手、记账能手、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每名学生要想毕业,就都得通过珠算级别的考试,所以,在校生们早、晚自习就拼命练习打算盘和点钞票。
![]()
作者发表在《齐鲁珠坛》1991年第三期的摄影作品《停电以后》
再后来,认识了一位教珠算课的杨锡琪老师,当时他已经年近六旬,拖着一条伤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生性乐观开朗。1979年,山东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山东珠算协会筹委会(挂靠省财政厅、省人民银行,以省人民银行为主),筹委会主任是山东省人民银行行长王杰,副主任是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于政辉,还有20多位理事,杨老师名列其中。杨老师对于珠算教学和珠协业务极为热心,成绩斐然,赢得师生、同行的爱戴。
我那时喜欢摄影,帮杨老师拍过珠算比赛的照片。那时候学校电力供应短缺,有一阵晚上老停电,学生都自备蜡烛。有一天晚自习又停电,我跑到教室,借着烛光拍了一张学生秉烛打算盘的照片,起名《停电以后》。杨老师对此照大加赞赏,推荐发表在《齐鲁珠坛》1991年第三期封底(上图)。2011年,杨老师病逝,享年88岁。
在《齐鲁珠坛》创刊号上发表文章的,有省人民银行行长王杰、后来担任省工行行长的汪效民、山东珠协理事姚克贤、全国著名算盘收藏家上海的陈宝定等名人。《齐鲁珠坛》现在仍然正常出版,扩大到 A4版面,双月刊。
《齐鲁珠坛》创刊号刊登了一篇消息《出类拔萃——山东省金融系统珠算技术比赛大会侧记》。这次比赛大会于1979年12月3日在济南举行,进行了手工点钞、机器点钞、珠算、记账、储蓄计息、统计报表和使用电子计算器等15个项目的比赛。其中,工商银行青岛市台东区办事处许坤媛获得“百笔储蓄存条连加”第一名(成绩1分29秒2),封三还刊登了许坤媛的比赛场景照片。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