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考试,走出小镇,盖娅却发现:“除了学习,我什么都没有。”
在母亲安东尼娅的期待下,盖娅一直是优等生,目标清晰——申请博士、成为研究员、出版专著、进入高校,最终在某所大学的网页上拥有一个可以点击的名字。
然而,事实却是,盖娅所有的努力都扑了空。
大学毕业后,她试图申请博士,教授却告诉她:“这个研究项目太文学化了。”大学不是失意者的收容所,盖娅带着一纸文凭回了家,试着找工作,却发现“我的人生一页纸便可概括,没有工作经验,没上过培训课程……”除了学习,她什么都没做过。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她按部就班地接受了教育,却沦为“普通的大多数”。“人们期待我有足够的经验,但几乎没人为我提供历练的机会。”大家希望她找到一份工作,却又只接受她从事“符合学历”的工作。
母亲无法理解这一切。盖娅成了家里的累赘,不工作、不干活、不赚钱、不做饭,也没有财产或政府补贴。“我成了不曾被赶出家门,却也不曾回家的女儿。”
这个故事,出自意大利作家茱莉亚·卡米尼托(Giulia Caminito)的作品《湖水永远不会甜》。意大利女孩盖娅的遭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提出疑问,学习是否能从文化和智识上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困境,关乎整个年轻一代,关乎他们无处施展的潜能。”在接受文娱后台的书面访谈时,茱莉亚分享了意大利部分年轻人的现状,他们从小镇奔赴大城市,怀抱理想,准备大展拳脚,却发现职场充满压抑、愤怒与不稳定。
过去,在不少意大利文学中,读书是自由、解放与热爱的起点。比如,在《我的天才女友》中,埃莱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笔下的莱农通过阅读、学习,逃出了那不勒斯的破败街区,成为大学教授,反抗成为妻子和母亲的既定命运。这部作品及其影视剧改编在全球掀起关注热潮,引发共鸣。
然而,茱莉亚发现,“我的天才女友”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世界共同面对的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千年,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契约关系”愈发微弱。于是,她创造出盖娅,作为这个时代的缩影。
盖娅的成长史,是一部残酷的青春叙事。
她出生在一个几乎没有退路的家庭。父亲因意外瘫痪,母亲安东尼娅独自撑起4个孩子的生活,但母亲从不妥协,会为了分配房屋,盘腿坐在政府大厅,被驱赶也不愿离开;也会为了赔偿被孩子们弄脏的图书馆书籍,花费自己并不充裕的钱。
目睹这些之后,盖娅早早明白,没有保护网、没有熟人、没有赦免的生活会让一切代价加倍。她爱母亲,却又因被母亲注视而痛苦,逐渐变得冷漠、封闭,甚至暴力——曾打断男同学的腿,烧毁朋友的车。
创作出这个故事的茱莉亚同样是意大利的小镇青年,1988年出生,成长于罗马北部小镇安圭拉腊萨巴齐亚——那里没有剧院,没有书店,甚至没有电影院。她的童年生活宁静却封闭,“住在非常小的城镇,人会变得很自我,意识不到外面还有一个世界”。后来,她学习政治哲学,并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写进小说中。
凭借《湖水永远不会甜》,茱莉亚曾获得意大利坎皮耶罗文学奖。领奖那天,她穿着一身黑色西装,脚踏一双并不“合适”的红色帆布鞋。“穿红鞋确实很傻。”她在领奖时笑着说,“但我想通过这个微小的举动,把奖项献给全世界的女性,提醒大家写作与阅读的重要性。”在意大利,红鞋象征女性意识的觉醒。
| 2021年,茱莉亚在意大利坎皮耶罗文学奖领奖现场
有读者批评这部小说沦为了“青春疼痛文学”,认为盖娅过于自私、自怜自艾。但茱莉亚告诉文娱后台,她刻意想要创造“令人不安的角色”,认为“文学不该提供慰藉,而应该让人战栗、让人坐立难安”。
2025年,《湖水永远不会甜》被引进中国。从这部小说开始,文娱后台与茱莉亚聊了创作、教育裂口与母女关系,那些看似遥远的意大利故事,与我们的现实形成了隐秘的共振。湖水也许永远不会变甜,但茱莉亚的文字,让我们重新凝视那片苦咸的水面,辨认出自己的倒影。
文娱后台:在中国,《湖水永远不会甜》被称为“反《我的天才女友》”。费兰特的书写仍然相信“阅读是一种救赎”,而你似乎对这种可能性感到怀疑,为什么?
茱莉亚:我之所以持怀疑态度,是因为意大利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我的天才女友》中,费兰特讲述了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学术民主化时期刚刚开始,即使是来自弱势阶层的人也越来越多地投身学习,试图改变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获得合法的、有保障的工作。
遗憾的是,如今这一过程正变得越来越困难。我的许多同龄人即使努力学习,毕业后攻读专业技术或硕士学位,也没能找到与他们所受的教育相匹配的工作。想要摆脱家庭的束缚,获得成长和社会认同,仅仅依靠学习已经远远不够了。我认为,在一部关于当下的小说中,我应该讲出这一切。
文娱后台:过去,意大利文学喜欢讲述女性因贫困被家人阻止阅读的故事,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则以子女学习为荣。这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茱莉亚:正如我之前所说,从某一时刻开始,人们意识到通过读书,女孩们可以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为进入社会做准备。一个有保障、有前途的未来也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两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发生巨变,许多妇女留在了战时男人空出的工作岗位上,接受中学和大学教育的人数也大幅增加。意大利妇女不断学习、阅读,直到今天。如今,在意大利,女性是研究人文学科、从事出版工作、购买并阅读书籍的主力。
文娱后台:小说中的盖娅似乎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完全摆脱阶级与贫困的束缚。这种困境是你个人经验的一部分吗?
茱莉亚:我见过许多类似的情况。在今天的意大利,如果你没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家庭作为后盾,就很难在职场上有所作为——尤其是文化与智力工作,因为这些工作极不稳定,报酬也很低。我认为我们正深陷僵局,社会流动性的紧缩导致了不同身份背景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少。
| 2021年,茱莉亚获得意大利坎皮耶罗文学奖
文娱后台:小说以母亲安东尼娅开篇,她的名字贯穿全书,而盖娅的名字却要读到322页时才出现,为什么会这样写?母亲的形象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这部小说的隐秘中心?
茱莉亚:安东尼娅是叙事的核心,也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她的名字代表了她在盖娅生活中的存在。安东尼娅有能力让所有人记住自己的名字,她知道自己是谁,而盖娅却只知道否定自己,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负责。她努力地为自己寻找形容词,却总想成为别人的样子。
文娱后台:安东尼娅是一个复杂且极具生命力的角色,她一头红发,面对逆境极具斗志,是什么启发了你塑造这样的母亲形象?
茱莉亚:这个角色来源于一个真实的女性,就是我在作者后记中提到的安东内拉。我刚认识她,就被她严格的纪律性、坚定的道德感与公民意识所打动。我想讲述这样一个女性的故事,她认同公共事务的价值,知道它是为自己、为自己的家庭和无数其他家庭而存在的。同时,我也希望借此引发读者对公共利益的思考。
文娱后台:你笔下的母女关系不仅是爱的牵绊,也充满了冲突与反抗。你认为这种“爱的暴力”在母女关系中是否普遍存在?
茱莉亚:我认为母女之间的角力始终存在,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只是程度更轻,处理起来也更加容易。在盖娅和安东尼娅的故事里,我想呈现出她们难以沟通、难以在彼此身上照见自己的困境与无力。安东尼亚对盖娅怀有巨大的期望,而盖娅作为女儿,既想满足这些期待,又想逃离母亲为她塑造的形象。我想用逃离、靠近与注视、期待与疏忽,来编织这个母女之间的爱的故事。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文娱后台:在你眼中,你和盖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你为什么想创造具有攻击性、愤怒的女性?
茱莉亚:这部小说并非自传,盖娅这个角色虽然与我的生活有一些关联,但她仍然是一个虚构人物。我创作这样一个不同的年轻女性,想知道她会对读者产生什么影响。毕竟女性人物并不常扮演这种具有破坏性的角色。
文娱后台:你认为如今盛行的自我叙述会对写作造成损耗,为什么?
茱莉亚:当下文学界过度推崇以作者亲身经历为脚本的自传性写作,意大利文坛弥漫着一种论调,认为小说这种不必然根植于个人经验的虚构叙事已失去存在的意义,注定走向消亡。但我坚信,虚构本就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唯有传记和自传才能存在于这个时代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谬误。写作所赋予的逃离现实的能力无比珍贵,我们永远不该忘记这一点。
文娱后台:在你的小说中,角色常常处在地理和情感的边缘地带,你对这些“被遗忘的空间”有着怎样的情感?你如何在地理空间和情感距离之间建立微妙的联系?
茱莉亚:我一直对那些处于边缘状态的乡村地区很感兴趣,我发现它们充满矛盾,又与我们丰富多样的传统有着真实而紧密的联系。我之所以选择这些地理空间,也正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小说背景并不只是故事发生的环境,它在叙事中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角色,讲述了人物本身无法讲述的事物。就像精神分析经常将湖作为一种意象,它能够呈现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想法——湖面可以是安静的,也可以是忧郁的、幽灵般的;有时它是明亮的,有时又变得黑暗、深不可测。
文娱后台:你曾提到,写作可以让你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对你来说,写作还意味着什么?
茱莉亚:它意味着创造、学习、选择、规划、阅读、爱、恨、玩乐、抽离、让自己保持沉默与专注、关照自身与文字,意味着日常和熟悉。写作代表着我,是我最纯粹、最直接、最全情投入的行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