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6岁的张爱玲躺陌生公寓里,亲眼看着医生给她注射。不一会儿,她在床上痛得打滚,突然孩子掉了下来,她长舒一口气:“终于下来了。”
张爱玲挣扎着起身下床,抱起刚刚掉下来的婴儿,才4个月大,身子薄得像一张纸,脸色惨白像个日本艺伎。
那是一个男孩,一双眼睛大得不像话,就这样死死地盯着张爱玲。
在她身旁,是65岁的赖雅,他正手拿烤鸡,等待张爱玲“战斗结束”。
这次不要小孩的费用,一共是400美元。
![]()
这个孩子最终去哪里了,在张爱玲晚年小说《小团圆》中,刚好有一段女主角九莉堕胎的画面:
“夜间她在浴室灯下看见抽水马桶里的男胎,在她惊恐的眼睛里足有十吋长,毕直的欹立在白磁壁上与水中,肌肉上抹上一层淡淡的血水,成为新刨的木头的淡橙色。
凹处凝聚的鲜血勾划出它的轮廓来,线条分明,一双环眼大得不合比例,双睛突出,抿着翅膀,是从前站在门头上的木雕的鸟。
恐怖到极点的一刹那间,她扳动机钮。以为冲不下去,竟在波涛汹涌中消失了。”
如此详尽的描写,让许多读者猜测,喜欢以自身故事为创作蓝图的张爱玲,或许也曾经历过这样的画面。
如果真的经历过,那么,这个可怜的、还未成型的胚胎,大概率是她和赖雅的孩子。
![]()
四个月前,36岁的张爱玲和赖雅在文学避难营里,一拍即合,有了关系。随后,赖雅拍拍屁股就走了。
不久后,张爱玲发现自己怀孕,兴奋地写信给赖雅。
赖雅又惊又喜:“打掉这个东西,我们就结婚!”
1956年的8月14日,张爱玲和65岁的赖雅举行了婚礼,好友炎樱还第二次给她当了伴娘。母亲黄素琼也给赖雅寄了280美元,作为结婚贺礼。
![]()
几个星期后,张爱玲突然找到炎樱,张嘴就是暴击:“我怀孕了!”
还没等炎樱回答,张爱玲又继续说:“你知道我讨厌小孩!”
炎樱心领神会,张爱玲这是来找她帮忙打胎的,可是那会儿美国当地禁止堕胎,炎樱也没办法,只能去求自己的美国上司。
在美国上司那里 ,炎樱要到了一个医生的资料,交给张爱玲后便没有再过问。
剩下的事情,都是张爱玲和赖雅完成的。
和医生谈判、租一间陌生公寓、以及最后对孩子的处理……
这是张爱玲第一次以这种方式放弃一个孩子。
后来张爱玲的好友夏志清在聊起这件事情时,是这样评价的:
张于婚前即已怀了孕了,赖雅坚决要她堕胎,我认为他不仅不够温柔体贴,且有些残忍霸道,同她的父亲一样损害了她的健康。
也就是说,在她的朋友们看来,36岁张爱玲的这次打胎,罪魁祸首是赖雅。
65岁的赖雅,身体不好,也没钱,还江郎才尽,自己都要靠救济过日子,自然不愿意养孩子。
但只有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女,谁也无法勉强,打胎一定是她自己的选择。
多年后,当张茂渊知道张爱玲在美国和赖雅的一切时,什么都没说,只嘱咐了一句:照顾好自己!
![]()
张爱玲和姑姑张茂渊的关系很好,小时候就经常跟在张茂渊身后,1942年到1952年期间,两人更是同住十年。
张爱玲很多的为人处世和感情观,都是来自张茂渊。
张茂渊是个名副其实的富家小姐、名门之后,母亲是李鸿章的女儿,后来又在国外留学多年,早就不受传统的“伦理人情”束缚。
张爱玲17岁逃离父亲的家后,就开始与姑姑同住,那时候,张茂渊会告诉她:“我答应二婶照顾你的。”
言下之意,你不用感谢我。
![]()
在张茂渊的身边,张爱玲也渐渐学会了“自在”,尤其是在爱情上。
1924年时,张茂渊在出国留学得船上爱上了李开弟,两人两情相悦。可因为父母之命,李开弟选择了履行婚约。
但张茂渊丝毫不避嫌,亲自作为女傧相出席,参加了李开弟的婚姻。还在李开弟结婚后,经常会去李家喝茶聊天,交往频繁。
李开弟的儿子李斌,从小就成称呼张茂渊为“张伯伯”。
在张茂渊来看,爱情这件事情,自愿即可,其余的付出多少都无所谓。旁人,那更是无所谓。
而张爱玲也学到了这一点。
所以,当张爱玲和胡兰成在一起之后,朋友们都劝她悬崖勒马,可姑姑只是问了一句:“太太跟着来了么?”
这句话,已经是张茂渊对张爱玲最深的提醒。即,你爱胡兰成,想和他在一起,当然可以,但以他的年纪和身份可能是有太太的,你需要注意。
至于其他的,张爱玲是要给胡兰成人、还是要给胡兰成钱、还是要和她一起当汉奸……张茂渊没提,也没问。
![]()
1944年,张爱玲和胡兰成结为夫妻,签订婚书,好友炎樱当了媒证。
姑姑张茂渊,双手祝福。
在张茂渊这里,对于爱情这件事情,什么结果都可以接受。
没人能逼她们放手,除非她们自己想放。
所以张茂渊知道,能够让张爱玲打胎的,只有张爱玲自己,多说无益。
那张爱玲为什么非要打胎呢?
对于这件事情,用张爱玲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来回答,或许很贴切。
她说:“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得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的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将生命尽情地演出,不在乎别人的掌声。我喜欢自己三岁时怀疑一切的目光。”
- 一方面,张爱玲是尊重孩子的。
所以,她喜欢自己三岁时怀疑一切的目光。
但同时,她又清楚地知道,不管是母亲还是父亲这个角色,都不可能真正得懂得孩子。
![]()
小时候,母亲黄素琼觉得把张爱玲留在父亲身边,就能够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保障女儿的求学,让她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可是现实却是,跟着父亲的张爱玲,在不断地被家暴,从语言暴力到肢体暴力。
最过分的一次是1937年,父亲张志沂因为继母孙用蕃,对张爱玲拳打脚踢,拿着巨大的花瓶直接砸张爱玲的脑袋。
那一年,张爱玲还只有17岁。
如果不是有保姆何干在旁边拼死护住,张爱玲很有可能会被活活打死。
而在那个家里,另外一个和她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张子静,也只是冷眼旁观,在多年后写下一句“马后炮”式的话:
幸亏,我祖母留下来的佣人何干不顾一切去把他拉开,姊姊才没有真的被他打死。
所以,张爱玲对父母是绝望的,对血缘关系也近乎绝望。
![]()
后来,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逃了出来,逃到了母亲身边。张爱玲以为这会是乐土,她终于可以和母亲好好生活在一起了。
结果,母亲并不懂她,更不尊重她。
母亲黄素琼极力想要把她装扮成一个淑女,一个会跳交际舞、能出席各种场合的独立女人。
可努力了一年多,张爱玲还是那个不敢出门,见个裁缝都害怕的女孩,接过母亲亲手削的苹果时,她的眼睛依旧是怯生生的。
在母亲看来,这样的张爱玲,还不如早早死了。
后来,张爱玲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赚到了800的稿费,可是当她开开心心地拿着钱去向母亲证明时,母亲却认为这是她的“卖身”钱,还莫名其妙地闯进浴室,用最古老的方法,“鉴定”清白之身。
在母亲偏见下,张爱玲感觉不到任何关爱,只觉得侮辱。
生长在这样千疮百孔的世界里,她没有丝毫勇气认为,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尊重孩子的母亲。
![]()
- 另一方面,在张爱玲的心中,孩子是生命的延续,但生命延续的不是美好,而是坏和更坏,不堪和更不堪。
这一点,张爱玲在自己的自传小说《小团圆》中,她借着女主角的盛九莉的口说了出来。
她(盛九莉,原型张爱玲)从来不想要孩子,也许一部分原因是觉得她如果有小孩,一定会对她坏,替她母亲报仇。
在张爱玲的内心深处,她清晰地知道,自己一定不会原谅母亲,并且会有持续不断地报复行为。
此前,她就已经拿着2根金条,径直地摆在了母亲面前:“从今以后,我不再欠你什么了?”大有断绝母女关系的意思。
后来,母亲病重,想要见她最后一面,张爱玲丝毫没有动容,只是狠心地寄过去了100美元。
![]()
这100美元,是关心,更是侮辱。
正是因为张爱玲对自己足够了解,她清晰自己的敢爱敢恨,也明白自己对母亲的狠心与决绝。
她是女儿,会如此报复母亲。
所以她相信,如果她是母亲,也会遭遇来自孩子的报复,而且是更惨的报复。
因此,即便是在人工流产违法的美国,即便是自己的经济情况不富裕的情况下,张爱玲也依然要想尽办法“杀死”她和赖雅的孩子。
当然,对于这件事情,赖雅自然是乐见其成,并强烈支持。
65岁的他,心知肚明自己的中风史,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愿意照顾自己的张爱玲。要是张爱玲生孩子去了,他们这一家三口,绝对是绝境中的绝境。
![]()
果不其然,就在张爱玲打掉孩子后的几个月,赖雅便开始了婚后的第一次中风……
而张爱玲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在他们居住的彼得堡公寓里发现了蚂蚁。张爱玲买来杀虫剂奋力喷杀,赖雅还笑着给她起了一个绰号“杀蚁刺客”。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外号一语成谶。
在1967年赖雅去世后,张爱玲成了真正的“杀蚁刺客”。
不断搬家,不断躲避跳蚤。
有人说,她这是严重的昆虫恐惧症。也有人说,她其实是皮肤病。
但我想,正如张爱玲18岁时在《天才梦》中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晚年的张爱玲,没有亲人和爱人的陪伴,一丝血脉也不曾留下,华美已逝,留下的都是数不尽的虱子。
怎么灭,也灭不掉的虱子。
参考文献:《花开花落张爱玲》,三联书店出版社2020年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