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夏日,位于南法的尼斯阳光炙热,让人睁不开眼。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只想快点离开曝晒的街道。但在市中心并不起眼的小街上,一家小型Carrefour超市门口,却多了几个停下脚步的行人。
他们不是在等人,也不是在看促销,而是盯着门口和过道里的六张奇怪的“通缉照”。
这些照片看上去像是游戏里的画面——模糊的货架背景,夸张的动作,主人公们甚至穿着芭蕾舞裙,上面印着英文单词:“Wasted”(失败、挂掉)。
仔细一看,照片里的“人物”正在做一些熟悉又不光彩的动作——伸手把啤酒塞进衣服里、拿着商品直奔出口、手指捏着零食袋在结账口绕过收银员。
可这些面孔,怎么看都不像真实的人。
“这是AI画的,”超市的老板娘Marine Teyssere笑着解释。
原来,这些画面并不是直接从监控录像中截取的,而是用监控捕捉到的偷窃动作,再让人工智能根据动作生成一张“不涉及真实长相”的画面。
目的很直接——吓退那些想要顺手牵羊的顾客。
Marine就是这家Carrefour的加盟经营者,2024年10月刚接手时,她就知道——这个位置生意不错,但偷东西的人也多。
果不其然,这里几乎每天都有被偷的东西,有些是啤酒,有些是方便面,还有人直接拎着袋子走。
一开始,她试着正面阻止,却差点陷入危险。
那次,她当面拦下一位偷啤酒的男顾客,没想到对方不但不还,反而直接推了她一把,她摔倒在地。
让员工也陷入这种情况,是她的初衷。
而且在法国,小额偷窃案的法律追究几乎无从下手——必须达到一定金额才可以报警。店里买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又不高,几乎不可能提起追诉。
那被偷的东西怎么办?只能是自掏腰包补偿,对个人而言,不是一笔小数目。她有工作和生活,也没办法每天往警局跑。
于是,这个“AI晒贼照”的点子,就这样诞生了。
2025年7月底,Marine和团队把第一批AI生成的画面打印好,贴在超市显眼的位置——货架旁、收银台附近、门口的玻璃墙上。
画面简单粗暴:偷的瞬间、红色“Wasted”标识,配上超市日常的背景。
刚贴上去的时候,连老顾客都忍不住停下来拍照、发朋友圈。
“顾客看了会笑,但也会想:原来偷东西是会被注意到的,”Marine说。
两周后,Marine发现一个惊人的变化——偷窃次数明显减少。
甚至有个被拍到的顾客,真的回到店里,把之前偷走的啤酒的钱补上了。
“这可能就是心理威慑吧,”她笑着说。这个方法可能不能长久见效——总会有人不在意,她很明白。但至少,现在能让一部分人收敛一点。
采访时,Marine再次倾吐了另一件烦心事:
“很多人觉得偷的是大公司的东西,但事实是——我自己要付货款给Carrefour,总部只管供货,货丢了就是直接从我的账上扣。”
就像前文所说,她店里有6个员工,每一瓶被偷的啤酒、每一包被拿走的零食,最后都摊在她的运营成本里。
“所以别以为是在跟大公司作对,实际上你是在偷我们这些小店主的钱。”
频繁的偷窃行为、金额不足无法立案、还有自己垫钱赔款,一件件小事累及起来,成为能压垮一个人的大山。
她无奈地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只能靠这些方式,去让偷的人知道——你被看见了。”
现在,这些“AI贼照”成了尼斯这家Carrefour的一个奇景,顾客会停下来拍,社交媒体上也有人专门去打卡。
有人觉得好笑,有人觉得创意十足,也有人开始反思——你以为的小偷小摸,其实可能就是别人几天的利润。
Marine说,她会继续贴这些图,至少能让一些人走到货架前,想一想:“我是不是该乖乖去收银台结账?”
Ref:
https://actu.fr/provence-alpes-cote-d-azur/nice_06088/nice-ce-magasin-carrefour-a-trouve-une-drole-de-solution-pour-faire-fuir-les-voleurs_63027624.html
文|小月
点「赞」「在看」为我们打call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