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诗人的4个困境
当下诗人的处境呈现多面性,具体如下:
一、创作方面
面临风格转变挑战:部分诗人面临读者对其风格转变的质疑,如西川就曾遇到读者认为他近年作品不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情况。同时,一些青年诗人存在食洋不化、泥古不化、大而不化的问题,作品有破碎的形式、做作的语言和空洞的理念,缺乏生活细节。
写作环境有待优化:资本进入社会各个角落,人们被资本和权力引导,变得功利化,追求功名利禄,导致诗歌的创作和欣赏环境受到影响,诗人的浪漫气质逐渐消失,诗歌被冷落。而且,有的诗人为了迎合市场,变得世俗化,不再纯粹。
二、传播方面
传统渠道式微:在物质主义盛行的当下,传统出版业面临挑战,诗歌的出版和传播受到一定限制,诗人通过传统渠道获得的经济回报和社会认可有限。
新兴平台助力:互联网、自媒体等新兴平台为诗人提供了展示舞台,诗人可通过网络与读者直接对话,还能通过众筹、电子书、打赏、广告合作等方式获得认可与支持。许多诗人借助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等新媒体渠道,进一步拓宽了收入来源。
三、读者方面
读者数量减少:读当代诗歌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一部分读者转化为其他文艺形式的受众。而且95%的所谓“接触一点诗歌”的中国读者,对诗歌的理解是“根本就不理解”,只有一个“非常远处的观感”。
读者理解不足:读者对诗人的作品和风格可能存在不理解和质疑,如西川的古典文化造诣不被很多人了解,他对唐诗所作的文学批评也不被一些人接受。
四、市场方面
市场需求较小:在功利化的社会中,诗歌市场相对较小,诗人很难仅依靠诗歌创作获得丰厚的收入,许多诗人需要通过教学与培训、自由撰稿等传统方式,或跨界合作,将诗歌与音乐、视觉艺术、产品设计等领域相结合,来获得经济支持和发展空间。
存在发展机遇:尽管诗歌市场整体较小,但一些独立诗集通过网络众筹、电子书等形式获得了成功,一些诗人将诗歌融入文创产品、艺术展览等领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