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中国的大基建已经进入尾声,其实这才哪到哪,还远远不够。
中国的GDP每年还有5点多的增速,正值一个国家崛起的壮年,而我们的人均GDP才1.3万美元,离发达国家2万美元的门槛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日本在1975年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的时候,建筑业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巅峰时期。用数据来说话,就是截止到2023年日本新干线2831公里的总里程当中,有超过45%都是在1975年之后建设的。这就意味着,虽然现在我们的高铁里程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但未来可能也还要翻倍。
同样,美国达到人均GDP1.3万美元是在1980年代初。美国大基建的代表性工程——著名的美国洲际公路网,大部分都是在1980年之后建设的。所以客观来说,我们的大基建不仅没有进入尾声,反而是正值发展的巅峰期。
前几天宣布成立的新藏铁路公司标志着中国第三条进藏铁路东脉开工正式进入倒计时。中国一共规划了5条进藏铁路,包括已经完工的青藏线和正在修建的川藏线,接下来还有滇藏线、甘藏线。
再往前一个月,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水电站——雅鲁藏布江墨脱水电站正式开工,投资达到了创纪录的1.2万亿元。我们的人工运河大基建也才刚刚起步,包括广西平陆运河、浙赣粤大运河、江淮运河、湘桂运河,而这些都是动辄投资上千亿的巨大工程。随便一个放在任何一个中小型国家,都是载入史册的世纪工程。而在中国呢,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所以很多人觉得我们作为基建狂魔已经很厉害了,但其实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太多基建潜能没有被释放出来。这张图是中美两国的铁路密度对比,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美国的铁路网更密,公路网也差不多。是不是跟你的印象不太符啊?
美国基建那么落后,怎么能比我们基建狂魔的铁路网还密呢?因为他们起步早、底子厚,虽然速度和质量已经远远落后于我们,但是好歹也是积累了200年工业技术的发达国家。
孙中山曾经说过,振兴中国唯一之方法只赖实业,而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
1912年,孙中山雄心勃勃地提出中华大地八纵八横交通网络的伟大构程。他当时就提出要在10年内修建20万里铁路,换算过来也就是10万公里。那一年,中华民国才刚刚成立,就有如此之远见。
只不过碍于当时的国力和财力,先生虽然奔走富豪,甚至跑到日本去拉投资,但最后都是无疾而终。那么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实现了孙中山当年的梦想了吗?好消息是实现了,坏消息是还不够多。
截止到2024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刚刚突破16万公里,比孙中山当年的构想也就多了6万公里而已。距离美国的26万公里还有差距。更何况,我们有美国4倍的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地面出行需求远高于美国。
所以用孙先生最经典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如果说房地产的建设已经严重过剩,那么大基建就是拖住农民工再就业的最大保障。2021年,中国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有5500多万人。
然后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这个数字正在迅速减少。过去的4年里,每年减少300多万,累计减少了1000多万人。那这些失业的农民工都去哪里了呢?
有统计显示,七成都回到了老家的县城,年轻一点的送快递送外卖,年纪大一点的跑滴滴,甚至直接回到乡下种地,大部分都过着每天收入在80到120元之间的打零工生活。而小县城的需求承载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去年就有多个城市发出警告,网约车运力已经饱和了,不要再进来了。
所以,如果没有加大投入的大基建投资,农民工群体的大范围失业潮会更加严重。
今年1到5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了5.6%。5个月的时间里,光水利工程就投资了4000多亿。这说明基建投资仍然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从去年开始,国家投入8000亿,投资建设“两重”项目。什么是“两重”?是指应对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国内经济转型双重挑战的国家重大战略项目。
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川藏铁路等工程是为了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3000亿元投向长江生态修复和高标准农田,是为了保障生态和粮食安全问题;改造19.5万个老旧小区,更新燃气管道21万公里,地下管网14万公里,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
光这个地下管网改造,就可以带动大量的焊接安装的岗位需求。有统计显示,地下管网改造每投资1亿元就可以创造2500个就业机会。2025年全部“两重”项目预计可以带动超过200万个岗位,包括建筑工人、技术司机等技术岗位,还有生态修复员、智能管网运维师等新兴职业。
最后基建产业还可以出海。因为中国主导的智能电网、智慧高速等标准已经走向全球。印尼亚湾高铁、沙特的尼尤新城就是代表项目。为了创造就业、示范地区以及对冲经济下滑,与其说大基建时代落幕了,不如说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更辉煌更庞大的历史周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