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高考录取结果陆续出炉,考生们兴奋之余也开始关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家悄悄对比着各校的图书馆藏书量、教学楼设施、体育馆规格,甚至连建筑风格都成了暗中较劲的点,毕竟,从知识获取的便捷性,到课余生活的丰富度,再到建筑本身带来的审美熏陶,这些细节都在影响着大家对未来的期待,也成了衡量一所大学“好不好”的指标之一。
![]()
而在北京,有一所大学光是逛校园就能让人感受到建筑与文化的碰撞,它就是北京建筑大学。尤其是位于该校校园核心区域的图书馆,由设计大师任力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主持设计,自2014年10月启用后,就成了校园里最亮眼的存在。
而且馆内一层的服务和展览大厅常年热闹,学术讲座、文化展览轮番上演,师生们在这里交换想法、碰撞思维,完全打破了“图书馆只能安静看书”的刻板印象。再往上走,二至五层按图书类别细分,从建筑类的专业典籍到人文社科的经典著作,再到自然科学的前沿成果,不管是什么专业、对哪个领域兴趣,都能找到对口的“精神食粮”。
更厉害的是,这里的纸质藏书约152.9万册、电子图书约122万册,再加上46个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说是“知识的海洋”一点不夸张。
![]()
学习之外,课余生活的主场非大学生活动中心莫属。这座由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教授胡越设计的建筑,光看外观就很吸睛——现代感十足的线条里藏着深厚的文化味儿。
里面的音乐厅、排练室、展览厅等区域,简直是为多才多艺的学生量身打造的。想玩音乐,民乐团、音乐团的排练室随时开放;想参加实践,暑期社会实践从这里出发;想找工作,就业信息港就在这儿扎堆儿。说它是“全能选手”一点不为过,学生们的才华和想法,在这里都能找到施展的舞台。
![]()
另外,大兴校区的综合体育馆更是把“实用”和“好看”结合得恰到好处。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充满动感的外形,局部三层的设计既没浪费空间,又让整体看起来很和谐。
地上一层的篮球馆里,1000座固定看台和2000座活动看台错落有致,标准场地配上先进的灯光音响,打场球都像在参加正式比赛。东侧的舞台区还能办文艺演出、学术报告,一馆多用很实在。地下二层更让人惊喜,8道50米的标准泳池清澈见底,游泳爱好者能尽情扑腾;健身房里器材齐全,想强身健体随时来。
![]()
其实,深入了解后大家不难发现,北京建筑大学就像一座活着的建筑博物馆,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精华都能在这里找到影子。而它更重要的身份,是培养建筑领域精英的摇篮。而正是这种“建筑风格+文化氛围”的双重优势,让它成了众多考生的首选。这样的校园,确实值得期待。
关注“一千零一个志愿”,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最新最全的大学招生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