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曝出一桩离奇案件。
38岁的湾区华裔男子,Jeffrey Ying(下文简称为Ying),在多方的眼皮子底下多次上演现实版的“狸猫换太子”...
事件围绕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图书馆的特藏展开。
先说下背景,UCLA图书馆里有个存放珍本古籍的专属库房。
按规定,这些珍贵书籍只能在特设的阅览室内,在工作人员监督下查阅,严禁带出。
但规矩是死的,Ying精准地找到了这一制度的漏洞...
他先是申请借阅这些古籍,等到获批后,再去馆方指定的阅览室查阅装在特制安全箱中运送来的书籍。
而馆方没对借阅时间的长短进行规定。
(示意图)
事后据警方调查发现,Ying通常在“借阅”几天后才进行归还,猜测他极有可能偷偷把书带离了现场。
更离谱的是他还书时用来顶替真品的“赝品”。
这些“赝品”虽然都被贴上了仿造的图书馆标签和条形码,但其造假手法实在相当“敷衍”——
使用普通文献甚至空白纸张蒙混过关。
其实,还书时只要馆方的工作人员稍微翻阅内页,这套“障眼法”就会立刻穿帮。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这蹩脚的伎俩居然在UCLA图书馆上演了好几年都没被识破。
那么为什么能瞒天过海这么久呢?
原来,UCLA图书馆系统还存在一个漏洞:
用户申请借书证和借阅书籍,竟然不需要验证官方身份证件!
而这,让伪造身份变得轻而易举。
警方调查发现,为了不引起馆方怀疑,多年来Ying频繁使用假名和假身份在不同的时间段借阅书籍,而且尤其爱伪装成日本人。
比如他用过的化名“Alan Fujimori”(艾伦·藤森)——就使用了藤森这个典型的日本姓氏。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再“高明”的伪装也有露馅的一天。
某天,UCLA图书馆东亚馆的馆长在翻阅书籍时发现不对劲:
几部珍贵的中国古籍状态有异!
一查借阅记录,最后经手人都是那位“藤森”,馆长随即报了警。
警方顺藤摸瓜,调取监控、核对记录后,结果令校方震惊:
原来“藤森”、“王杰森”、“陈奥斯汀”根本就是同一个人!
今年8月初,Ying又故技重施用“Austin Chen”的身份预约要借阅8本古籍。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次,校方和警方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他来。
8月5日,Ying按照预约的时间前来取书,被埋伏的执法人员当场抓获。
警方从他身上搜出一张酒店房卡,房间内铁证如山:
*大量用于仿制的空白纸张
*预先打印好的仿制图书馆标签和条形码
*几张假身份证件和借书证
*专业的书籍装订工具
根据调查,确认Ying盗取了至少10本古籍,总价值约21.6万美元(约155万人民币)。
其中的价值最高的是1393年的《唐诗品汇》,市场估值接近7万美元(约50万人民币)。
那这些被窃走的真迹,如今身在何处?
FBI注意到一个规律:Ying通常在得手后几天内,就会搭乘飞往亚洲(如中国香港、首尔)的航班。
美国联邦由此推断,这些古籍大概率已被他转运至中国境内......
至于最终是流入私人藏家之手、拍卖行,还是其他渠道,仍是未知数。
(示意图)
目前,Ying已被美国司法部以“盗窃重要艺术品”的重罪正式起诉。
这项罪名最高可判处10年联邦监禁。
(示意图)
一个在美华人,冒充日本人,在美国的顶尖大学图书馆里,用计调包偷走中国古籍珍本…也是够戏剧性的。
纳豆题库N1/N2百天刷题打卡开启啦!!
名额有限,200个免费席位先到先得!
参与活动还有专属“答题报告”~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参与
— End —
撰稿:toge
图源:网络
微博@今日日本
热门文章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