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15日,灵璧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培育工作会议在灵璧中学召开。本次会议由灵璧县教育体育局主办、灵璧中学承办、安徽省新时代方少杰名师工作室协办,来自该县各中小学的业务校长、一线骨干教师及方少杰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共计350 余人参会。与会人员聚焦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与申报等核心议题,为灵璧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动能,会议由灵璧县教育体育局中学语文教研员杨艺主持。
会议伊始,安徽省新时代方少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灵璧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主任方少杰以《从点到体: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构建与申报逻辑》为题开展专题讲座。她围绕“点、线、面、体”四大维度,系统拆解教育教学成果申报的逻辑架构:在“点”上,强调锚定核心方向,精准定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原点与创新突破点;在“线”上,注重贯穿实践全程,串联从问题发现、方案设计、落地实施到成果形成的完整链条,同步梳理申报流程关键节点;在“面”上,着力拓展成果边界,扩大成果在教学场景中的覆盖广度与区域内的影响维度;在“体”上,致力于系统整合资源,实现成果从实践经验到理论体系的立体呈现,推动价值进一步升华。讲座紧密结合县域教学实际案例,为参会者清晰指明了从零散教学实践到系统成果转化的路径。“方主任的‘点线面体’理论太解渴了!之前我们学校做了不少教学改革尝试,却总像一盘散沙,现在终于知道该怎么把这些实践串联成完整的成果体系了。” 灵璧县实验小学一参会教师在讲座结束后,拿着记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激动地说。
随后,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李季教授带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实践与创新的方案》专题分享。他从“精确成果定位、明确核心特征、找准问题根源、强化案例支撑”等八个关键方面,深入剖析优秀教学成果的培育逻辑与打造方法。分享既具备理论高度,又融入大量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教学成果实践案例,详细解读了如何让教学成果同时兼具“创新性、实践性、推广性”三大核心特质,为参会者提供了可落地、可复制的操作指南。“李教授举的浙江某小学‘生活化数学’成果案例,和我们学校正在探索的方向特别像,他讲的成果包装和推广技巧,解决了我困惑很久的难题,回去就能试着调整方案。” 灵璧县第二中学张老师边听边用手机拍下课件重点,会后还主动留下与李教授交流细节。
会议最后,灵璧县教育工委委员崔凤仙作总结强调。她充分肯定本次培育会的重要意义,指出教学成果奖是衡量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直接关系灵璧县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她勉励全体参会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消化吸收讲座核心内容,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教学成果的培育与申报工作,力争在各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斩获佳绩,共同推动灵璧县基础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崔局长的鼓励让我更有信心了,之前总觉得申报成果奖遥不可及,现在有了清晰的方法,我们教研组打算下个月就启动成果梳理工作。”该县一中心学校业务负责人表示,这次会议让她从“不敢申报”变成了“主动想试”。
此次培育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灵璧县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质量的学习交流平台,更明确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申报的方向、方法与标准。通过政府部门、学校、名师工作室三方协同发力,有效凝聚了教育成果转化的合力,而参会教师们满溢的收获感与积极的行动意愿,更印证了会议对推动灵璧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切实价值,为县域教育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方少杰 赵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