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持币观望的人来说,内心都很矛盾,房价涨的时候纠结,怕买贵了,房价跌了之后更纠结,怕买完就降价,自己成了接盘侠,这几us典型的“等等党”。
但是毫无疑问,对于当下的房价来说,等等党已经胜利。
市场分化已成定局,有人欢喜有人愁。
现在不买房,五年后会不会后悔?这个话题又成了焦点,有人坚信房价还会跌,想再等等。有人担心错过底部,急着想出手。
其实,答案没那么简单,五年后的房价,不是涨跌二选一,而是城市分化、区域分化、产品分化的大时代。
个人认为,触底还没完成,但分化已成定局。
参考一下国际投行高盛最新的预测,房价从2021年高点跌了20%不算完,到2027年前还得再跌10%,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咬牙买房,三年后账面可能先亏掉几十万。
但中金、中信建投等国内机构看法不同,他们认为一线城市(北上广深)2025年底前就能站稳,强二线如杭州、成都则要等到2026-2027年,但是三四线城市,还在一路向下。
你要说房价能大涨,那也是不对的,为什么呢?看看人口,25-39岁的购房主力人群,到2027年要减少4200万,相当于这个年龄段总人口的15%,没人接盘,房价靠什么涨。
城市分化:两个世界,两种命运
现在的楼市已经分化了两个世界,比如前段时间,北京五环外放开限购,这才过去一周,龙湖观萃等项目看房量涨35%,成交直接翻倍。
但惠州的海景房15万一套都卖不动,马云房价如葱的预言在部分区域已成现实,东北鹤岗5万买套房,辽宁阜新2万多买60平米的二居室。
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库存高达6.8亿平方米,70%压在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去化周期普遍18个月起,而一线核心区才6-9个月,这种分化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趋势。
在一片低迷中,有三类房子正悄悄显现价值:
一是城市更新区域内的老旧小区,2025年底前,全国将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深圳有个小区,改造后房价平均上涨15%以上,位置核心、配套成熟的老小区,改造就是价值重塑的契机。
二是交通发达的住宅,研究表明,地铁站周边500米内房产价值平均高出10%-20%,深圳北站周边房价在高铁通车后上涨7%,交通便利性直接转化为资产溢价。
三是新兴产业园区周边的住宅,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聚集5万高收入人群,周边住宅需求旺盛,产业在哪,人和钱就往哪去,这是不变的经济规律。
综合各方预测,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初可能是个关键窗口。
开发商冲刺年度目标,新房折扣力度大,首付分期、工抵房等促销频出,二手房市场急售房源占比近三成,议价空间扩大至8.7%。
政策红利集中释放,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35%历史低位,100万贷款月供比峰值减少1261元。
但是也要注意,一线城市政策窗口可能稍纵即逝,北京公积金新政后,二套额度提到100万,首付统一30%,这种利好不会长期存在。
最后,给不同人群的一点建议
一线及强二线刚需,2025年下半年可开始看房,盯紧核心区地铁沿线次新房,月供别超家庭收入三成,北京五环外、上海临港等政策松绑区域可重点考虑。
三四线多套房持有者,非核心地段、房龄超10年的老房子该割肉就割肉,置换到强二线核心区更安全。
改善型群体,不妨再等等,到2027年左右置换更划算,届时市场企稳,选择更多,还能避开当前价格乱战。
投资者:需精算持有成本,年化收益低于4%就别碰,普通住宅的金融属性正在褪去,这是不可逆的趋势。
回到开始的问题:五年后房子是更买不起还是随便挑?
在一线核心区,今明两年不买,五年后可能要买不起了,北京海淀、上海衡山路等地段跌幅仅3%-4%,2026年后或恢复年增长1%-2%。
在三四线远郊,五年后怕是随便挑,呼和浩特、兰州等地新房均价跌幅超7%,二手房折价幅度达10%,库存压顶无人接盘。
说到底,普通房子遍地都是,好房子永远稀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