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迎东,男,1969 年 3 月生于安徽太湖徐桥镇茗南村,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现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宋迎东:从南航讲台到哈工程舞台的逐梦路
想象一下,在安徽省太湖县的一个安静小镇上,1969年的春天,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取名叫宋迎东。那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日后会成为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大咖,更别提有一天会站上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讲台,成了这所名校的校长。
从南航校园到科研前沿
宋迎东的青春是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始的。1987年9月,他背着行囊,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这座以航空航天闻名的学府。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他在这儿整整待了十年。十年时光,教室里的灯光、实验室里的汗水,成了他成长的见证。1997年3月,拿到博士学位的宋迎东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下来当了讲师,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
那会儿的他,可能还只是个站在讲台前略显青涩的年轻人,但对科研的热情已经在他心里生了根。1998年9月,他晋升为副教授,到2002年7月,更是以出色的表现破格升为教授——那一年,他成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2003年6月,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博士生导师。从此,他不仅自己钻研学问,还带着学生们一起探索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奥秘。
在南航的这些年,宋迎东可没闲着。他一头扎进航空发动机和结构强度的研究里,成果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2017年1月,他被任命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从实验室到行政楼,他的角色变了,但那份对教育和科研的专注却一点没变。
北上哈尔滨,开启新篇章
2024年3月,宋迎东的人生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次,他从南京北上,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正式任命他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从南航到哈工程,从副校长到校长,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又坚定。站在哈工程的校园里,他肩上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带着这所大学走向新的高度。
学术舞台上的“多面手”
宋迎东不光是个好校长,还是学术圈里的“多面手”。他在国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里担任基础研究结构强度与可靠性专业组的副组长,参与了不少国家级的大项目。他还是国防科技奖航空专业组的评审委员,工信部民机科研专项的专家,甚至空军航空装备可靠性系统的专业组成员。此外,他在 中国航空学会 里也担任了好几个重要职务,比如动力分会小发动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发动机可靠性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等。这些头衔,都是他用汗水和实力一点点攒出来的。
荣誉加身,却还是那个踏实的宋迎东
说到宋迎东的成就,那些闪亮的荣誉称号可少不了。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青年教师奖、“青蓝工程”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还有美国的UTC—容闳科技教育奖。这些奖项,既是对他学术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好证明。
一个小镇青年的温暖回响
回过头来看,宋迎东的故事其实挺简单的。他出生在 安徽太湖 的一个普通家庭,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走到了今天。从小镇到大城市,从学生到校长,他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努力和坚持。如今,他站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舞台上,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更多年轻人。或许有一天,当他回望来路,会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 来源:百度百科,老者80后
| 申明:本文转载内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仅用于信息传播。如发现来源标注错误或内容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将“徐桥”设置为星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