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建筑拆建的流程、方法及律师实务指引
一、违章建筑拆建的法定流程
调查取证与事实确认
由属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勘验、调查询问,形成笔录、照片、测绘报告等证据,并核查建筑审批材料,确认是否存在违法占地或违规建设行为。此阶段需明确建筑的形成时间、结构、用途及是否涉及多部门违法情形。
![]()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经确认违建后,属地政府将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要求当事人限期自行拆除,并公告处理决定。此程序旨在给予当事人自行纠错的机会,同时固定法律证据。
![]()
行政处罚决定
区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如规建局)依据《城乡规划法》作出处罚:
对可补正的情形(如未取得规划许可但符合规划),要求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工程造价5%-10%);
对无法改正的违建,责令限期拆除或没收实物及违法收入。
强制执行程序
若当事人未履行处罚决定,行政机关可采取两种强制措施:
![]()
司法强制执行:申请法院通过民事或行政程序执行拆除;
行政强制拆迁:由人民政府责成相关部门直接组织强制拆除。执行前需完成催告、听取申辩等程序,确保程序合法。
二、违章建筑处理的核心方法
分类处置与分流机制
时间界限法:结合地方规划历史,合理划定违建时间节点,避免“一刀切”;
![]()
行为性质法:区分单一违法与多重违法(如同时违反土地、环保法规),协调多部门处理。
补正与拆除并行
允许符合条件的当事人补办规划许可手续,将违建合法化;对拒不配合者,通过公告催告、行政裁决等程序推动拆除。
补偿安置的特殊情形
根据《城乡规划法》,违建拆除原则上不予补偿,但若涉及历史遗留问题或部分合法面积,律师可协助当事人通过协商或行政诉讼争取权益。
三、律师实务操作指引
前期调查与证据审查
合法性核查:审查建设时间、审批档案,确认行政机关调查程序的合法性(如勘验笔录是否完整、证据链是否充分);
民事关联分析:排查建筑是否涉及产权纠纷、租赁合同等民事法律关系,避免强拆引发次生矛盾。
行政处罚阶段的代理要点
听证程序介入:针对《行政处罚决定书》申请听证,重点质疑违建认定依据、罚款计算标准等;
复议与诉讼:对处罚决定不服的,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向法院起诉,主张程序瑕疵或事实认定错误。
强制执行阶段的救济策略
程序合法性抗辩:核查行政机关是否履行催告义务、强拆决定是否经法院裁定或政府合法授权;
执行异议申请:针对超范围拆除、财产损毁等行为,提起国家赔偿诉讼。
综合谈判与风险防控
补正方案设计:协助当事人补办用地、规划手续,将建筑合法化以规避拆除风险;
补偿协商:在拆迁项目中,通过行政调解或协议谈判,为当事人争取搬迁补助、临时安置费等间接补偿。
结语
违章建筑处理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律师应通过证据审查、程序抗辩及谈判协商,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权益。实务中需注意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法规的交叉适用,并关注地方性规章的特殊规定,以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