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陵潮生活
高陵城市生活主流媒体!
![]()
![]()
8月6日, 《西安市高陵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公布。
一、战略定位
形成“西安都市圈综合性新城、渭北先进制造业走廊核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四大职能定位。
![]()
二、规划目标
到2025年,建设高品质医院,预留省市级体育设施、重大事件公共卫生设施用地,保障高陵产教园发展空间。保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预留西安市北跨通道,预留铁路线及站点空间,推动西安至泾河新城、高陵、渭北工业园、阎良等轨道交通建设。常住人口规模57万人,城镇人口4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2%。
到2035年,经济实力、城镇功能大幅提升,产业发展转型基本完成;全面建成现代化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成为西安“北跨”发展的未来之城。全区常住人口总规模94万人,城镇化率85%。
展望2050年,全域形成“水田林园城一体化”基本格局,全面建成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和生态宜居典范城市。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规划形成开放式、网络化、集约型、生态化的“一纵、两横、 四心、三区”的全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
“一纵”:指生态文化发展轴。以泾渭分明生态空间为核心,沿中央绿带打造生态文化发展轴,沿泾惠九路向北延伸,从湿地生态走向高科技研发,展现产业、教育及红色文化特色内涵;向南延伸,对接国际港、西安主城区,承接特色历史文化。
“两横”:指产城融合驱动轴、渭河生态展示带。产城融合驱动轴:以渭阳九路为承载,贯穿东西区域,连接产业、生活、 农业空间,串联商业研发中心及城市各大功能组团。渭河生态展示带:沿渭河及其两岸区域形成渭河生态展示带,结合城镇及自然环境空间打造渭河生态文化会客厅。
“四心”:指泾渭分明生态核心、城市生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商业研发中心。泾渭分明生态核心:以生态保护为目标,依托泾渭分明的特殊地貌打造绿色生态核心。城市生活中心:以老城区为核心,统筹发展公共管理服务、商业服务、生活居住、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功能,形成城市综合生活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发展。文化教育中心:依托泾惠十三路以东、高泾路以南的高陵产教园及高陵文体中心的配套服务功能,形成以职业教育和文 化体育为主导功能的文化教育中心。商业研发中心:以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为引领,依托地铁10号线泾渭半岛站、崇皇站、榆楚站,打造高陵区多点成网的商业研发中心。
“三区”:指城镇建设区、农产品生产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城镇建设区:以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范围为主,主要承载先进智造与宜居生活两大功能。依托汽车制造与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创新产业链及供应链,打造先进智造区;依托渭河生态景观提升生活品质,完善生活配套,增加公共空间活力,建设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居住生活现代城区,承担渭北工业走廊的公共服务功能。农产品生产功能区:城镇开发北边界至行政边界、京昆高速以东至行政边界,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保障粮食安全为主要目标,结合相关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农产品交易服务中心、农业示范区及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推动高陵区现代化农业快速、可持续发展。重要生态功能区:泾、渭河流域生态红线及两岸控制区域,带动并辐射周边生态空间,强调自然景观保护与历史人文意境、现代城市的融合。
![]()
四、主体功能区
渭河以北片区为北部先进制造集聚区,提质扩容,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城镇空间职能为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国防装备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国重器”制造中心;渭河以南片区为东部双向开放引领区,以拓展、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为核心。
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涉及张卜街道;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主要涉及泾渭街道;城市化发展区包括通远街道、鹿苑街道、耿镇街道、崇皇街道、姬家街道和泾渭街道。
五、城镇发展格局
确定以鹿苑、崇皇、 耿镇、姬家、泾渭街道为主,形成特色各异、功能互补的城镇发展格局,构建“一主、两副、三组团”的城镇空间结构。
![]()
一主:渭河北岸以泾渭新城和老城区为基础的连片城镇建设区,包括先进制造区和宜居生活区;以生态文化发展轴为带动,由产城融合驱动轴串联,构建主要的综合城镇建设区。
两副:泾渭三角洲片区和渭河南岸耿镇片区。
三组团:高铁新城组团、张卜产业组团、通远创想小镇组团。
![]()
耿镇街道渭河以南区域为西安市中心城区范围,聚焦核心功能定位,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商业贸易、科技创新等职能,保障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新型产业空间,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基地、区域性物流仓储和专业市场等非核心功能,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补齐公共服务、公园绿地、市政和防灾减灾设施短板,构建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建设富有人文魅力的宜居之城。
建设高陵综合性新城,增强承载能力,建设西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研发服务基地、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
织补高陵城区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空间,推进高陵区域级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加快构建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网系统;
保护高陵昭慧塔及县城空间格局,保护杨官寨遗址、西北民大旧址等重要文化空间;
突出泾河组团特色职能,突出组团特色优势和产业主攻方向,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化旅游目的地、农业科技产业等,形成高质量产业增长极;
完善与中心城区、西咸副中心的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连接,在区域范围实现职住平衡。
承接西安市北跨发展。引导先进制造业集聚,打造产业增长极。充分发挥渭河生态景观价值,协同布局两岸城市功能,加强与浐灞国际港的协调与连通,形成南北联动发展新格局。构建东西向空间发展走廊,缝合高陵、泾河片区,联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
六、综合交通体系
积极构建南北向跨河通道和东西向交通通道,优化高陵区与西安主城区的联系及渭北工业走廊横向交通联系。实现“三铁、 四高、七快、四轨”高效连接。
![]()
三铁:即咸铜铁路、西延高铁、货运北环线。借助西延高铁高陵站选址落位于城区东部的契机,引导城市向东、向北发展。 通过新增的轨道交通及高速连接线,引导城市空间总体均衡、局部重点发展。
四高:即包茂高速、西安城环公路、西咸北环线、京昆高速。
七快:即高泾路(旅游大道以西段)、泾高北路(西铜公路 -京昆高速)、西铜公路(西安城环公路以北段)、北辰大道(西安城环公路以南段)、泾惠十三路、鹿苑大道(西安城环公路以南段)、渭阳大道(京昆高速以东段)。
四轨:即轨道交通10号线及支线、7号线、17号线及支线、21号线。
![]()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次交通规划图,西安地铁10号线支线(崇皇-泾河院士谷),线路自军庄站引出向北沿桑军大道,在泾环北路北侧向西进入泾河新城。7号线与21号线均向高陵方向延伸,在耿镇相交,21号线一路向北直至鹿苑街道,7号线与10号线相交,向东直至高陵站。同时,阎机铁路的走向依旧经过高陵站。
以西咸北环线为主轴的渭北货运公路走廊和以西延高铁、京昆高速为主的南北高速网络,建立东西联通渭北工业走廊组团、南北联通西安主城区高效快速的客、货运道路系统。
七、中心城区空间规划
中心城区定位为西安都市圈综合性新城、高陵公共管理及服务核心、高品质宜居生活示范区、新经济活力之都。
构建“一轴、一心、两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轴:以鹿苑大道作为中心城区核心发展轴线,南、北纵向带动中心城区发展。
一心:结合7号线地铁站形成高陵行政、商业之心、城市客厅,承载主要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打造高陵综合活力新城区。
两片区:即以居住功能为核心的宜居生活片区、以教育服务为核心的文教服务片区。
八、区域协同发展
立足西安“北跨”发展要求,打造渭北发展带的核心片区。 推进高陵与泾河新城、空港新城形成 融合发展战略空间,促进高陵-泾阳一体化协同发展、高陵-三原 生态农业优先循环、高陵-未央、灞桥、临潼高度经济互通协动、高陵-阎良、富平高科技产业互动,依托西咸北环线,形成渭北先 进制造业走廊核心区、西安都市圈跨渭发展核心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