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甘富蹲在魔芋地里,指尖划过茎秆,眼里亮得像星子。赫章县松林坡乡,北纬26°、海拔2000米,天生是魔芋的"窝子"。
连片的魔芋田顺着山爬,绿叶子在风里晃,比上个月高了10多厘米。
,这"魔芋专家"8年前是数控专业的上班族?2017年,他辞了工作跑回家种魔芋,把父母吓了一大跳。
"坐办公室太闷,我想试试土里刨金。"他说这话时,眼里有股子野劲儿。老家魔芋是家常菜,可种不成规模——种子贵、怕亏本、愁销路。
"种不好是'魔鬼',种好了是'金疙瘩'。"甘富咬着牙,偏要试试。
试种第一年,5亩魔芋遭了殃。
开沟浅、排水差,涝了;软腐病、叶枯病,连片死。他蹲在地头抹眼泪,第二天就翻书查资料,泡地里盯苗。
"这娃疯了!大太阳底下守着魔芋,晒得黢黑。
"村里人直摇头。
父亲心疼归心疼,还是帮着翻地、打药,"既然选了,就把路走瓷实。"2019年,他刷到快手魔芋种植视频,跟外地行家唠了半宿,记了满满两本子。农闲时学拍视频、剪片子,抖音号里全是"起垄要高30公分""沙土配二代种"的门道。
粉丝涨到十几万,云南、四川的种植户坐火车来"取经"。"垄距、坡度、松针覆盖防草,这些门道都是他手把手教的。"村民毛朝兴咧嘴笑。
现在他年种100余亩魔芋种,年产值超百万,给村民发工资一年10多万。
跟着他种的村民有100多户,每户10来亩,"跟着小师傅,每年挣几万不费劲。"9年里,市场起起落落,病害隔三差五来,他没松过手,"大不了少种点,跟它死磕。"从被水淹哭的"小白",到带富一方的"小王子",他说秘诀就俩字:死磕。
魔芋怕涝、怕病、怕晒,可甘富不怕——他把每个难题当"怪兽",一个一个打。有人问:"现在种魔芋还能挣钱不?"他笑:"技术过关、销路稳当,咋不能?
"也有人愁:"市场波动大,万一跌价咋办?"他拍胸脯:"我收,不能让乡亲们亏。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可魔芋得挑准时候——春种秋收,温度、湿度都得卡着来。
松针覆盖防草、高垄排水防病,这些土办法,是他蹲地里熬了多少夜才摸出来的。现在他的抖音号里,常有人留言:"想种魔芋,能教我不?"他回:"来基地,管饭。
"有人说他傻,教技术不怕抢生意?
他挠头:"魔芋地越种越多,市场才会越做越大。"往后咋打算?
他指了指山梁:"再扩50亩,让更多人吃上咱的魔芋豆腐。"山风掠过魔芋田,绿浪翻涌,像在应和他的话——这片土地,正孕育着新的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