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盛夏,北京甲骨文研发中心900多名员工攥着刚写完的代码,突然接到裁员通知。这家美国科技巨头以“N+6”赔偿金结束了在华三十年征程,而创始人那句“绝不培养中国员工”的宣言,成了它在中国最讽刺的墓志铭。
![]()
1989年,甲骨文带着全球领先的数据库系统进入中国,迅速垄断了银行、电信、电力等关键行业:工行、建行的核心系统运行着它的代码,国家电网的调度数据存储于它的服务器。
鼎盛时期,中国90%以上的大型企业都依赖甲骨文的技术。
但其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却在2010年内部会议上直言:“我们不需要培养中国工程师,他们只需要会操作就够了。”这句话像一根毒刺,深深扎进中国科技界的记忆里。
![]()
甲骨文的“技术殖民”,中国企业的抗争
站在上海陆家嘴的鎏金招牌下,埃里森曾豪言中国市场将助甲骨文超越微软。彼时中国信息化刚起步,银行要建电子系统,电信需计费平台,全得仰仗甲骨文的数据库技术。
技术霸权很快演变成商业勒索。
2006年,中国联通因系统升级未采用甲骨文指定团队,被勒令缴纳4000万元罚款。联通技术负责人飞赴美国求情,对方冷冰冰抛来选择题:交钱,或停用系统。面对上亿用户可能断网的危机,联通只能认罚。
![]()
更屈辱的一幕发生在国家电网。2012年,当其尝试将部分非核心数据迁移至国产服务器时,甲骨文直接切断技术支持,导致多地变电站监控瘫痪。国家电网被迫派代表团赴美道歉,才换回系统恢复。
这些事件暴露了甲骨文的商业逻辑:用技术锁死中国企业咽喉。它向客户收取的不只是软件费,更有每年高达合同额20%的服务费,且一签就是十年,如同征收数字时代的“保护费”。
![]()
埃里森的傲慢刻在骨子里。这位被舅舅骂“没出息”长大的科技狂人,把童年创伤转化为对权力的病态追求。他曾公开宣称要“开战斗机炸掉微软总部”,这种非赢即死的偏执被完整复制到中国战略中。
在甲骨文中国公司,800多名中国本土工程师从未有人进入核心决策层。
一位工程师开发出提升系统性能30%的电商优化方案,申请晋升时被拒,理由竟是“华人不适合管理岗位”。他辛苦研发的成果,最终挂上了美国同事的名字。
![]()
埃里森对此毫不掩饰:“我永远不会让中国人进入公司高层!”甚至在公开访谈中宣称:“如果放任中国培养更多工程师,将威胁美国军事优势。”这种将技术与人种挂钩的论调,彻底激怒了中国科技界。
耐人寻味的是,甲骨文一面打压中国员工,一面又搞“顾问培养计划”。2006年起,它以“解决中国IT人才短缺”为名,联合教育部在400多所院校推广认证课程。
![]()
表面看是技术扶贫,实则为自身生态链培养廉价技术劳工。
转机发生在2008年的阿里巴巴会议室。面对甲骨文将淘宝年度服务费从800万暴涨至2000万的最后通牒,马云将报价单拍在桌上:“另起炉灶!”
王坚博士领命组建团队时,硅谷论坛上的埃里森讥讽:“中国人搞数据库,就像小学生造火箭。”这支被嘲笑的队伍躲进杭州地下室,四年烧光10亿,经历无数次崩溃重启。
![]()
2013年双十一凌晨,历史性时刻到来:淘宝核心交易系统从甲骨文迁移至自研的OceanBase。当首笔订单支付成功,监控室爆发出欢呼:当日350亿元交易额零故障,性能反超甲骨文20%。
这场胜利像闪电划破黑暗。华为随即推出GaussDB并通过央行最高安全认证;腾讯的TDSQL支撑起微信支付每秒14亿笔交易。
国产数据库不仅便宜一半,更能按需定制扩容,甲骨文那套“提前半年申请授权”的流程顿时成了古董。
![]()
国家战略调整的打击,中国国产数据库打脸外国
技术突破遇上国家战略,甲骨文的丧钟正式敲响。2016年“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方针出台,财政部明令政府优先采购国产数据库。
变化快得惊人。2018年某省政务云招标,甲骨文报价高出国产系统三倍且拒做本地化适配,直接被取消竞标资格。
![]()
同年中国建设银行宣布核心系统全面替换甲骨文,科技部总经理曾感慨:“数据安全的钥匙,终于握在自己手中”。
致命一击来自2019年央行新规:所有银行限期完成核心系统国产化改造。工行、招行等巨头集体转向阿里华为,甲骨文失去最后堡垒。
同年7月,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关闭。900多名员工抱着纸箱走出陆家嘴大楼时,埃里森正耗资280亿美元收购医疗软件公司Cerner试图止血,反使债务飙至800亿美元,东方不亮西方也未亮。
![]()
退出中国的甲骨文并未迎来重生。
2023年国际数据库性能大赛中,OceanBase以每秒处理4200万笔交易刷新纪录,速度达甲骨文产品的1.5倍;华为GaussDB拿下最高安全评级EAL4+,这是甲骨文从未达到过的高度。
更讽刺的是技术输出反转。OceanBase登陆东南亚、欧洲,装机量破10万台;德国银行启用GaussDB处理核心业务。
![]()
当年被埃里森蔑视的“中国学徒”,正在全球市场给老师傅上课。
甲骨文的教训震动了整个外企圈。微软、SAP纷纷在华设立联合研发中心,承诺“核心代码本地部署”。他们终于读懂:傲慢换不来忠诚,尊重才是立足之本。
2024年4月,埃里森在财报会议上极力推销“国家AI”概念,试图抓住救命稻草。但此刻在中国,曾被他嘲笑的OceanBase正为全球首台核聚变装置提供数据支撑。
![]()
甲骨文的墓碑上应刻着两组数字:在华攫取的百亿利润,与失去的万亿市场潜力。
它的失败从来不是技术问题,当中国企业在地下室啃馒头攻关时,甲骨文高管在私人飞机上品着红酒讨论“如何不让中国人学会核心技术”。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王坚团队熬红的双眼,到华为工程师凌晨三点的测试日志,中国技术人用血汗证明:卡脖子越狠,创新力越强。那些曾被垄断的领域,如今闪耀着自主创新的光芒。
![]()
埃里森或许忘了:真正的技术霸权不在代码中,而在人心向背里。
当中国企业把甲骨文的墓碑踩进泥土时,也向世界宣告了一个真理,没有永不落幕的霸权,只有生生不息的创新。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甲骨文创始人曾扬言遏制中国:培养这么多工程师还得了2019-05-08 22:23
央广网--国产数据库:从“可用”走向“好用”2024-11-05 09:4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