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00594.SH)再次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纸《暂停生产、销售通知书》,揭露其核心产品小儿止咳糖浆存在"记录不实、电子数据不可靠"等缺陷,要求立即停产停售。这已是这家老牌药企一年内第二次因生产合规问题被监管处罚。从商业贿赂丑闻到核心产品停产,从业绩持续亏损到实控人"掏空"上市公司的历史阴云,益佰制药正经历着自2004年上市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与经营挑战。
合规危机频发:产品停产与商业贿赂双重夹击
2025年8月5日,贵州省药监局一纸《暂停生产、销售通知书》,将益佰制药再次推入合规漩涡。国家药监局核查发现,其核心产品小儿止咳糖浆存在"个别记录未如实填写""电子数据记录不可靠"等缺陷,综合评定为"不符合"标准。尽管该产品四年累计营收仅1763万元,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不足0.3%,但此次停产仍暴露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深层隐患。
这并非益佰制药首次因生产合规问题受罚。2024年4月,其明星产品艾迪注射液因药材提取工序违规被勒令停产,该品种年销售额曾达7.37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超20%。两次核心产品停产,直接导致益佰制药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17亿元,创上市以来最大亏损纪录。更严峻的是,艾迪注射液至今未恢复生产,其市场已被竞品快速蚕食。
合规危机还延伸至销售环节。2025年6月,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通报,益佰制药因商业贿赂被列入信用评价"一般失信"名单。尽管企业未披露具体涉案金额,但医药行业反腐高压态势下,此类信用污点将严重影响其参与各地集采的资格。数据显示,2024年益佰制药销售费用仍高达10.97亿元,是研发费用的10倍有余,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在集采常态化背景下正面临根本性挑战。
经营困局难解:业绩承压与治理缺陷交织
翻开益佰制药近年财报,净利润波动如"过山车":2020年盈利2.2亿元,2022年骤亏4.38亿元,2023年短暂回升至1.03亿元后,2024年再度亏损3.17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亏损1770万至2124万元,延续亏损态势。企业解释称,主要产品销售减少导致收入下降15%,尽管成本费用压缩20%,但仍无法覆盖收入缺口。
业绩承压背后,是研发投入的持续萎缩。2021年至2024年,益佰制药研发费用从1.36亿元逐年递减至1.01亿元,累计降幅达25.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销售费用始终维持高位,2024年占营收比重达38.7%。在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行业背景下,这种资源分配失衡直接削弱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益佰制药在研产品中仅有3款处于临床阶段,且均为仿制药或改良型新药,管线储备明显不足。
更致命的是公司治理的先天缺陷。作为实际控制人,窦啟玲家族长期深度干预企业经营。2019年贵州证监局调查发现,窦啟玲通过签订虚假工程合同,套取公司资金3294.87万元用于个人消费,最终虽归还资金,但已暴露内部控制失效问题。更令人咋舌的是2018年拟以1.62亿元高价收购窦啟玲名下6套房产的交易,该笔交易评估增值率超100%,若完成将使实控人获利9000万元,所幸及时被交易所叫停。
如今,窦啟玲父女仍占据董事长与总经理要职,2024年年薪分别高达229.9万元和209.5万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家族式"治理模式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冲突,已成为制约益佰制药转型的关键桎梏。
在医保控费、药品集采常态化的大背景下,益佰制药的困境折射出传统药企转型的普遍阵痛。艾迪注射液停产导致肿瘤产品线空缺,而新获批的中药配方颗粒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小儿止咳糖浆等OTC产品又因质量瑕疵损害品牌口碑。更严峻的是,企业现金流持续承压,2024年末货币资金仅余2.8亿元,而短期借款达4.3亿元,流动性风险加剧。
面对困局,益佰制药并非毫无动作。2025年初,企业宣布拟投资1.5亿元建设智能仓储项目,试图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效率;同时加速推进绵阳富临医院等医疗服务板块的整合。但这些举措能否扭转颓势,仍需时间检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