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话题#辅导不了孩子的语文了#
在一些平台引起热议
一些视频发布者称
语文教材的部分内容出现了
所谓的“颠覆性修改”
司马光不“砸缸”了?
在相关视频中,有这样的内容:
“什么羿射日?”脱口而出“后羿”?
错!答案是“大羿射日”!
“凿壁什么光?”秒答“偷光”?
错!正确答案是“借光”!
“掩耳盗什么?”犹豫半天不敢说“铃”?
果然,答案是“盗钟”!
“司马光砸什么?”“缸啊”!
结果,课本写着“砸瓮”!
连岳飞背上刺的字,
都不是耳熟能详的“精忠报国”,
而是“尽忠报国”!
网友直呼“震碎认知”“一题不会”“这还怎么辅导娃?” 难道我们从小背到大的成语典故,教材真给“颠覆”了?
真有“颠覆性修改”?
记者查证了现行部编语文教材,并咨询了多位一线小学语文老师。结论是:所谓“颠覆性修改”,大多是自媒体的夸张!教材在保留大众约定俗成用语的基础上,对一些表述进行了更为严谨、规范的微调。
司马光砸缸?砸瓮?
据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语文教师施玉洁介绍,“司马光砸缸” 改 “砸瓮” 是被误传的,实际上教材里还是沿用 “缸” 这种通俗的说法。而 “砸瓮” 说来自《宋史》记载司马光 “破瓮救儿”。
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因为宋代的 “瓮” 指的是小口大腹的容器,“缸” 是后世的泛称。因此,课本会在注释里标注原文,这是兼顾了普及性和准确性。
掩耳盗铃?盗钟?
“掩耳盗钟”的原典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原文里写的确实是盗钟,教材里保留了“盗钟” 的原始出处说明;后人习惯说“掩耳盗铃”,是因为后来钟和铃形制相近,在民间流传中慢慢变成了 “盗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把两种表述都提一提,并对比《吕氏春秋》原文和后世的演变。
后羿射日?大羿射日?
“后羿射日”在现行语文教材中,确已改为“羿射九日”,这是为了区分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一个是帝尧时期的射师大羿,另一个是夏朝有穷国君主后羿。为避免混淆,教材采用了更严谨的表述。
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而“司母戊鼎”改成“后母戊鼎”,这是考古学界根据青铜器铭文研究做出的正式修订,“后”字在商代有“君主”的意思,2011年之后就统一编入教材了。
凿壁偷光?借光?
而对于“凿壁偷光”和“借光”,教师在教学中不会太纠结动词的差异,而是更看重让学生学习主人公匡衡的勤学精神,但也会引导他们关注古籍原文。
两肋插刀?两肋岔道?
此外,“两肋插刀”改“两肋岔道”就属于网络误传案例。“两肋插刀”出自民间的侠义故事,而 “岔道”的说法源于《隋唐演义》里秦琼的典故,并不是成语。两者本来语境就不同,网络上把它们混为一谈是误读了。
网友评论
对此,有网友觉得“完全没必要修改”
也有网友表示:
“改可以,但不能改来改去”
流传千年的经典表达
就要被现代研究的“修正”了?
语文教材作为语言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其每一处修改能激起公众对文化传承与时代适配的广泛讨论。前段时间,“一骑红尘”中“骑”字的正确读音也同样引起了大家讨论。“一骑红尘”究竟怎么读?你可能一直都读错了!
语言具有稳定性和习惯性,经过长期的使用和传播,一些语言已经深入人心,对它们的修改,需要人们重新适应和学习,增加了认知成本。是否修改,怎么改?在学术界和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
比如,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古代文化史副教授武黎嵩认为,掩耳盗铃、凿壁偷光,这些说法并不是“约定俗成”的俗,这是经典,人们从汉唐、唐宋以来就这样说,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了。这些经典表述的形成往往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沉淀,现代人不能仅凭当下理解就扭转传统。他强调,语文教育应当以经典为准绳,经典的意义在于文化传承与人文素养的培育,而非单纯追求实用功能或迎合大众流行。
而施玉洁老师认为,语言是活的,有变化也得有底线。像“空穴来风” ,原意是 “事出有因”,现在常被当成 “毫无根据” 用,不纠正,古籍意思就歪了;或者像广告改的 “咳不容缓”“骑乐无穷”等错误词汇,就属于有必要较真的。而像“司马光砸缸”,不影响理解,教学标注原文就行,没必要较真。
正如有媒体报道评论指出,与其争一个对错是非,倒不如重新学会看待文化的思维,学会保持开放的心态,建立起对历史文化更深沉的理解:历史文化的传递,并不是沿着一条笔直的线、单向流传而来,而是多方互动的过程。这当中有演绎有加工,有大众传播的约定俗成,有将错就错的机缘巧合,历史文化在结构和解构的反复中,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尊重历史的真实,也顺应大众语言的流变,或许是在这个多向互动的文化空间里,一种更现实的自处之道。
关于此次语文教材的修改
你怎么看?
你还知道哪些被误传的历史典故?
评论区一起聊聊
图文综合自江苏新闻、央视网、红星评论、视觉中国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