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lin(胰淀素)是一种由37个氨基酸组成的饱腹感多肽激素,由胰腺β细胞与胰岛素协同分泌入血。它通过激活大脑饱腹感通路抑制食欲,同时延缓胃排空、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具有多重减重机制。
全球针对Amylin及Amylin受体(Amylin receptor,AMYR)的临床管线有十余条,覆盖多元作用机制,如Amylin类似物、AMYR激动剂、AMYR/GLP-1R双重激动剂、AMYR/CALCR(降钙素受体)双重激动剂等。
表1. 处于临床阶段的代表性Amylin药物
![]()
相较于GLP-1类药物,Amylin药物的核心差异化价值在于显著提升肌肉保留率(减脂保肌)、胃肠道耐受性更优,并通过增强饱腹感(而非诱导食物厌恶)实现更符合生理机制的体重控制,堪称GLP-1单靶点或多靶点疗法的“完美搭档”。
MNC竞相布局
![]()
今年6月,礼来在202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ADA 2025)上公布了其Amylin类似物eloralintide的I期临床试验数据:单药使用12周,患者体重减轻12%。
诺和诺德也在同一会议上公布了其AMYR/GLP-1R双靶点激动剂amycretin的临床试验数据:治疗36周最高可减重24.3%,优于单独使用Wegovy(司美格鲁肽)的13%水平。
Amylin药物的持续突破吸引了更多跨国药企(MNC)重金入场。2025年3月,艾伯维与罗氏在短短十天内,相继宣布重磅交易,强势进军Amylin赛道:
3月3日,艾伯维以22.25亿美元引进Gubra的Amylin类似物GUB014295。临床I期的SAD数据显示,GUB014295的PK/PD表现优异,单次给药的半衰期约为11天,优于cagrilintide的7天,有望支持每两周给药一次。从治疗效果来看,体重降低与剂量展现出了明确的量效关系,高剂量组单次给药一周之后体重即可实现3%左右的降幅,疗效维持6周以上未反弹。
3月12日,罗氏53亿美元引进Zealand Pharma的Amylin类似物petrelintide,该药物可用于单药治疗,或与CT-388(罗氏的一款GLP-1R/GIPR双激动剂)形成固定剂量组合。I期临床试验显示该药物16周减重8.6%,临床II期试验已启动。
长效化突破:老靶点的新生
![]()
Amylin靶点的探索始于1987年,瑞典病理学家Westermark首次在糖尿病患者胰腺中发现淀粉样沉积物,同期新西兰学者Cooper将其命名为胰淀素。
历经近20年发展,全球首个Amylin类似物普兰林肽于2005年获FDA批准上市,用于糖尿病辅助治疗,该药物最大短板在于半衰期短,需每日皮下注射三次,极大限制了其应用。
如今,肽类工程技术的发展正突破这一瓶颈。Metsera公司开发的超长效Amylin类似物MET-2331,设计用于在初始减重后每月注射一次。MET-233半衰期约19天,这归功于脂化(lipidation)策略——通过脂肪酸修饰使分子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从而延长作用时间。Metsera于今年6月公布的人体首次试验结果显示,每周一次注射MET-2331持续36天,受试者体重最大降幅达8%,公司预计在更长期的试验中减重效果会更好。
类似的长效化策略也应用于礼来的eloralintide(半衰期约15天,设计为每周给药)。这类长半衰期分子更平稳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有助于减少因血药浓度剧烈波动引发的恶心等副作用(常见于食欲抑制肽类药物)。为此,礼来在6月与Camurus达成一项2.9亿美元预付款的交易,引入其基于脂质的长效药物递送技术,进一步优化药物释放曲线。
联用:超越单药的终极形态
![]()
尽管Amylin单药的早期数据亮眼,但业界普遍认为,“组合拳”才是实现最大化疗效的终极路径。从生物学角度看,Amylin本就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GLP-1等激素协同调节代谢,联合用药有望产生叠加或协同效应。
诺和诺德的III期复方制剂CagriSema(cagrilintide+semaglutide)治疗68周减重10%-17%,虽略高于司美格鲁肽单药,但未达资本市场更高预期。为此,诺和诺德开发了单分子的双重激动剂amycretin(固定1:1摩尔比靶向GLP-1R和AMYR),其36周24.3%的减重数据展现了强大潜力。
罗氏与Zealand则计划探索不同配比的组合方案,将Amylin类似物Petrelintide与GLP-1/GIP双重激动剂CT-388联用,旨在平衡疗效与耐受性。
口服才是金标准
![]()
长期体重管理,口服给药是提高依从性的关键。然而,多肽药物面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易被胃肠道降解的挑战。
Verdiva Bio/先为达开发的VRB-103采用了与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Rybelsus)类似的技术——使用吸收增强剂SNAC (N-(8-(2-羟基苯甲酰基)氨基辛酸钠),促进药物穿过胃上皮细胞吸收入血,VRB-103预计将于明年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此外,Amylin小分子激动剂也迎来重要进展。Structure Therapeutics利用冷冻电镜解析了AMYR与其类似物Cagrilinitide的复合物三维结构,基于此设计的口服小分子激动剂ACCG-2671,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口服胰淀素受体激动剂。
其他公司也在追逐小分子药物。Iktos与Cube Biotech的合作聚焦于基于结构的口服小分子AMYR激动剂设计。诺和诺德分别与Septema和Deep Apple Therapeutics合作,开发针对肥胖和心血管代谢靶点的口服小分子药物。
不只减重
![]()
虽然当前研发焦点集中在糖尿病和减重领域,但Amylin的治疗潜力远不止于此:
骨代谢:Key Bioscience公司正在评估其Amylin类似物对骨关节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神经科学:动物研究表明Amylin可能抑制酒精渴求和减缓神经退行性疾病进程。
心血管代谢:与GLP-1药物类似,Amylin类似物也能改善患者的心血管代谢健康指标。诺和诺德的CagriSema和amycretin试验提示,与单用Wegovy相比,含Amylin的组合疗法在改善血压、降低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等心血管代谢合并症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诺和诺德执行副总裁Martin Holst Lange表示:“我们需要对这些潜在益处进行深入研究,若后续研究取得成功,这将证明Amylin拥有超越当前GLP-1类药物所展现效果的巨大潜力。”
参考资料:
Charlotte Harrison. Can amylin-based drugs upstage GLP-1 agonists? Nature Biotechnology(202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5-02778-7
突破
![]()
医药魔方Pro
洞察全球生物医药前沿趋势
赋能中国源头创新成果转化
媒体合作:15895423126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