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下午,东湖高新区综治中心的调解办公室内,一场关于医疗事故赔偿的拉锯战终于落下帷幕。当双方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下名字,当事人王先生(化名)紧绷的神情明显松弛下来。
“协议是签了,但对方万一反悔,难道我还得去打一场耗时费力的官司?”这几乎是所有经历调解当事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隐忧。但这次,王先生的顾虑很快被打消了。
双方签署《调解协议》
调解协议签署完毕,东湖高新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老张并未结束工作,而是立即引导王先生和院方代表走向几步之遥的另一个办公室——这是东湖高新区法院派驻综治中心的法官工作室。
“不必再跑法院了,司法确认申请,在这里就能完成。”法官助理小谢接过材料,迅速开始审查流程。这份由专业调解员促成、法院力量全程“护航”的协议,其合法性与规范性早已在调解过程中得到充分保障。
当天下午,一份盖有法院鲜红印章的《民事裁定书》便交到了王先生手中。
“有了这个,协议就有了法律强制执行力,和法院判决书效力一样。”法院工作人员的解释清晰有力。
王先生攥着裁定书,之前的担忧烟消云散:“没想到这么快、这么稳当就解决了,省去了多少奔波和不确定性!这真是实实在在的方便。”
这份高效与安心,源于东湖高新区正在强力推行的“综治中心+”平台建设,特别是法院力量“驻场”模式的深度实践。
双方签署《送达地址确认书》
在这起纠纷调解之初,东湖高新区法院派驻的法官助理就全程参与,为调解员老张提供了及时、专业的法律意见支撑,确保调解方向和协议内容始终在法律框架内运行。
“法官助理在场,就像给我们调解工作加装了一套精准的法律导航系统,”老张深有体会,“疑难法律问题当场就能厘清,大大提高了调解的成功率和协议的可执行性。”
而调解成功后,“司法确认”环节直接在综治中心内完成,则彻底打破了传统流程中调解与司法程序分离的壁垒,将纠纷解决的“最后一环”压缩至最短路径。
“人民调解”的柔性化解,叠加“司法确认”赋予的刚性保障,形成了一揽子高效解纷的完整闭环。
综治中心调解办公室
Wed.Aug.13
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
此次纠纷的圆满解决,是东湖高新区“综治+法院+N”多元解纷机制效能的一次生动验证。法院团队从“坐堂问案”到“靠前服务”,将司法触角延伸至矛盾调处的最前端,不仅为调解注入了权威法律内核,更让群众期待的“定分止争”效果得以高效、低成本地实现。
司法确认“就近办、马上办”,切实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和时间成本,让公平正义以更可感、可及的方式呈现。
东湖高新区法院立案庭负责人表示,法院未来将继续深化与综治中心等部门的协同联动,优化“驻场”服务模式,让司法资源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中发挥更大效能,努力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权威的解纷渠道。
对于有调解基础的纠纷,特别是医疗、物业、消费等常见领域,群众可优先考虑通过综治中心寻求“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这一高效路径。在专业调解和司法保障的双重加持下,许多矛盾完全有可能在诉前得到更快速、更彻底的化解。
如果你也遇到类似纠纷,
不妨到综治中心试试这种高效解纷方式哦~
来源:立案庭
编辑:政治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