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能踏实等着收房了,感谢综治中心和法院帮我们解决了这块心病!”8月29日,拿到调解书的那一刻,退休职工李师傅和老伴紧紧握住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手,眼眶泛红。这起数年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在西安市阎良区综治中心与阎良区法院的联动发力下,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事情还要从4年前说起。彼时,李师傅夫妇刚退休,老两口怀揣着一辈子积攒的145万元养老钱,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满心期待能在晚年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然而,约定的交房日期一再推迟,同期建设的小区已有业主陆续入住,而自家购买的房屋却处于停工状态。
“我们跑开发商十几次,每次都被各种理由推托。”回忆起维权过程,李师傅满是无奈。随着时间推移,开发商态度愈发消极,甚至拒绝接听李师傅夫妇的电话。养老钱被套牢,安居梦濒临破碎,焦虑与无助让两位老人寝食难安。在多次协商无果后,今年8月,李师傅夫妇决定向阎良区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梳理案情,发现该房地产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导致项目停工,类似的案件还有多起。考虑到李师傅年事已高,若案件进入普通程序,耗时较长且可能面临执行困难。法官主动联系区综治中心,提议启动“法院+综治”联动调解机制,从根源上化解矛盾。阎良区综治中心接到法院对接需求后,迅速协调住建、信访等部门工作人员参与调解。调解现场,法官一边安抚李师傅夫妇的情绪,详细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告知其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多次与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沟通,分析拖延交房的法律后果,督促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经过3天的反复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房地产开发公司承诺房屋置换,新旧房屋差价执行多退少补的方案;若房屋未置换,房地产开发公司应于2025年11月20日前退还李师傅夫妇房款1450124元,逾期按法律规定支付违约金。在法官和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