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香港警方国安处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对19名乱港分子发布通缉令,没想到立马遭到34个西方国家的联合反对,甚至不惜发布联合声明,将其包装为“民主斗士”并声称受到“跨国镇压”,目的就是阻止香港警方合法逮捕。
然而,中方仅用一句话,就让这34国计划落空,真可谓字字千钧!
乱港分子被明码标价
这次通缉,是香港国安处对身在海外的19名乱港分子发出通缉令,其中包括几位悬赏百万港元的“头号人物”,他们被西方媒体包装成“民主斗士”,是为了“自由”而战。
但在香港法律看来,这些组建所谓“香港议会”、公然宣称要颠覆现有宪制秩序的家伙,早已涉嫌触犯国安法中的重罪。任何主权国家,都有权追究这类颠覆行径,这本是常识。
香港警方祭出百万悬赏,这不仅是执法决心的展现,更是一次明确的“价值评估”:这些人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危害,就值这个价。可棋子的价值,从来不只看自己人怎么标价,更得看对手怎么估量。
西方国家,尤其G7领头那34个,一溜烟地发表联合声明,嚷嚷着“跨国镇压”。他们为什么如此“上心”?说穿了,这些乱港分子,就是他们插手香港、遏制中国的一枚棋子。只要还能制造点麻烦,抹黑中国,就值得口头庇护,把水搅浑。
但这枚棋子的真实价值真有那么高吗?恐怕未必。别忘了2019年风波时,不少参与者可是被金钱驱动的,如今主要头目外逃,能利用的价值已经大不如前。
当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采取冻结资产、注销护照、禁止交易等一系列釜底抽薪的制裁后,这些棋子的处境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
银行账户被封,房子因禁令而无法处理,流离失所——西方的“保护”更像是口惠而实不至。棋子终究是棋子,利用价值被榨干,或者保住它们的成本太高时,随时都可能被弃掉。
西方选择性失明
这场博弈的核心,在于双方手里都捧着一本对自己有利的“规则书”。西方国家拿出来的那本,叫“跨国镇压”。他们大声疾呼,香港在全球范围追捕这些“异见者”,是在打压言论自由,是威权主义的赤裸扩张。
这套说辞很有煽动性,听起来站在了道德制高点。而中国和香港特区政府翻开的,是国际法中的“保护性管辖”原则。这个原则说白了,就是如果外国人在国外干的那些事,侵害了本国的重大利益——比如国家安全,那本国就有权管他。
这不是中国凭空创造的,而是国际上通行的法律实践。远的不说,美国不是经常运用这一原则,在全球范围内追击恐怖分子、金融罪犯,甚至追捕“泄密”的阿桑奇吗?
很有趣的是,当阿桑奇被英国配合美国抓捕,并计划引渡时,我们没听见西方世界“跨国镇压”的合唱。当西班牙政府处置加泰罗尼亚独立骚乱时,西方主流声音也是支持国家统一。可一轮到中国,规则书就立马换了。
这套标准,用在别人身上和用在自己身上,尺寸可就大不一样。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恰恰撕下了“规则”那层温情的面纱:规则本身服务于实力和利益,谁掌握话语权,谁就能把自己的行为定义为“正义”,把对手的行为定义为“镇压”。
金融、科技和法律的无形较量
如果说外交声明是摆在明面上的喊话,那么真正的较量,发生在水面之下、看不见的战线上。首先是金融战线。香港当局的制裁措施,招招打在这些人的“七寸”上。冻结资产,直接断了他们的财路。
禁止任何人向他们提供资金或处理资产,否则最高判七年——这等于在他们周围筑起了一道金融隔离墙。这比单纯的通缉令更具杀伤力,让这些人在海外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据说,不少被制裁者的银行账户已经因此受影响。
其次是科技战线。这次行动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细节:香港警方运用区块链技术,成功锁定了通缉犯霍嘉志的比特币钱包,这在全球执法领域都属前沿尝试。
这告诉那些妄想在数字资产领域逍遥法外的人:幻想该破灭了。它也展示了香港执法力量已经跟上了时代,有能力应对新型犯罪手段。
最后是法律战线。香港国安法本身就是一部坚实的法律武器。而在此基础上,香港本地的法律体系还在不断完善,比如最新的《维护国家安全附属法例》,进一步扎紧了法律的篱笆。
这表明,香港正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安法律体系。这场博弈不是一次性的冲动执法,而是一场有备而来、且将长期持续的法律战。
中方一锤定音
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它发生的时间背景。西方阵营为何在八月份这个节点,如此迅速地纠集34国发难?这背后是复杂的国际棋局。
一方面,美日澳菲等国在南海、东海问题上不断对华施压,试图构建对华包围圈,香港问题自然成了他们“多线作战”中的一条线。
另一方面,当时巴以冲突持续发酵,西方在处理该问题上陷入道义困境,急需一个能转移视线、重塑其“人权卫士”形象的议题。香港问题不大不小,正好合用。
更有意思的是,这34国的“联合声明”并非铁板一块。欧盟内部就有不同声音,如匈牙利就明确拒绝参与联署,认为这是美国主导的地缘政治操弄。这说明,即便在西方内部,也不是所有国家都愿意无条件地为美国的遏华战略买单。
几乎在同一时间,菲律宾领导人就台海问题发表了不当言论。这绝非巧合,而是经过协调的联动施压。他们想通过在香港、台湾、南海等多个问题上同时发难,来测试中国的战略底线和应对能力。
面对这种局面,中方的回应堪称教科书般:外交部驻港公署密集发声,驻外使馆针锋相对,对插手我国内政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直接亮明“不容任何指摘”的强硬立场。
这六个字,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在主权和国家安全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种底气,源于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14亿人民的坚定支持。
结语
说到底,这场围绕着19名乱港分子的风波,本质上是对中国国家意志和能力的一次全面试探。而结果已然明朗:那些背叛国家、妄图在海外另立山头的人,最终会发现自己不过是别人棋盘上一颗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
他们既回不了家,也得不到真正的庇护,最终只会在法律的天网和现实的窘迫中,被历史彻底遗忘。而那些企图用香港问题牵制中国的外部势力,也终将发现,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可以任由他们摆布的旧时代了,不是吗?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2025-08-09《中方驳斥: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极目新闻2025-08-11《七国集团发表涉港错误声明,外交部回应》
北晚在线2025-07-25《香港警方国安处悬赏通缉19人,涉在境外筹组、成立颠覆组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