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以台湾为牌遏制中国,本有上中下三策,但他们最终选了最下策

分享至

2025年9月7日,美国资深外交官和战略分析人士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与人合作在《纽约时报》评论版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美国单打独斗干不过中国,但是,美国如果跟盟友一起,中国就不是对手了”。

文章一出,在中文网络引起巨大热议。这个坎贝尔曾担任过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助理国务卿,现在任职于美国一家著名智库,他的话应该不是泛泛而谈。

这是我印象里,美国资深外交人士第一次说美国单独干不过中国。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很显然,美国已经错失了多次遏制中国崛起的机会,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怵的对手。这既是中国人自己争气,更是美国自己的短视造成的。至少在台湾问题上,他们一错再错,本想通过大打台湾牌进而遏制中国,结果被中国反手将了一军。台湾,也成了中国对付美国的一个“阳谋”。



1

以台湾来遏制中国,其实有上中下三策。

先来看上策。

上策是效仿苏联解体模式,在90年代推动台湾以“政治参与”方式融入大陆,让部分台湾人士进入中国决策层。这样一来,不仅能塑造美国“支持中国统一”的假象,还能通过内部渗透影响中国政策,让亲美势力悄然扎根。最终通过和平演变,让中国从精神到实力都失去挑战美国的力量。

当年苏联是怎么解体的?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美国从一开始就在苏联内部培养代理人是其中重要一个原因。

戈尔巴乔夫被视为苏联掘墓人。而早在戈尔巴乔夫担任基层领导职务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已悄然将其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美国情报机构解密文件显示,中情局对戈尔巴乔夫进行了全面调查,详细了解其性格特征、个人兴趣、家庭背景及政治立场。基于这些信息,美方将其评估为具有被策反可能性、能够为西方效力的潜在目标。

最后派出兹德涅克•姆林纳日去接触戈尔巴乔夫。

兹德涅克·姆林纳日,出生于1930年,是戈尔巴乔夫的大学同窗及留学生,此人早已被美国收买,成为其在捷克斯洛伐克培养的亲美势力代表,并最终主导了“布拉格之春”运动。

兹德涅克·姆林纳日在性格上与戈尔巴乔夫十分投契,对他特别关照,令戈尔巴乔夫深受触动,两人迅速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友谊。

1953年成为年轻戈尔巴乔夫思想形成的重要转折点,兹德涅克•姆林纳日持续向他灌输西方价值观,深刻影响了他的世界观,逐渐地,戈尔巴乔夫开始对体制不满。用现在的话,那时的戈尔巴乔夫成了地道的公知。

另一个影响戈尔巴乔夫更深的人叫雅可夫列夫。

戈尔巴乔夫曾经去过加拿大访问,认识了苏联驻加拿大的大使雅可夫列夫,两人都对苏联不满意,都向往欧美国家的模式,所以他们的关系迅速升温。而这个雅可夫列夫也早已被美国收买。

雅可夫列夫回国后,担任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所长,坐了四年冷板凳。

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当家人。他上台以后,雅可夫列夫直接做到苏共宣传部长,可谓火箭提拔。

戈尔巴乔夫提拔此人,就是让他主管宣传舆论工作,把苏联的黑料都翻出来,然后把欧美的价值观引入苏联。

雅可夫列夫果然不负所托。

刚出任宣传部长,雅可夫列夫就对苏联媒体大幅调整,坚持苏联价值观的人被调离岗位,那些志同道合的自由派人士,则纷纷出任各种报刊的主编。

自此之后,苏共的笔杆子就失控了,大量抹黑翻案的文章发表出来。

最终,在戈尔巴乔夫等公知以及美国代言人的“努力”下,苏联被“成功”解体。


(1988年12月7日,里根、布什与戈尔巴乔夫在纽约相谈甚欢)

再说回台湾。

美国在台湾深耕大几十年,早就培养了一大批亲美分子和政治代言人,比如宋某瑜、马某九,如果当年美国真让台湾回归中国,之后再利用这些代言人高层权力,美国再进行演变,让中国走苏联覆辙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当年的美国没有这样做,一则是因为苏联解体后,美国自认是天下第一,已经打遍全球无对手;二则,当是中国太弱,压根对美国构不成威胁,美国不屑于费那个劲。

正因为不屑,所以,美国反而拿台湾问题刺激中国大陆,比如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国的两个航母战斗群竟然开到台湾海峡来耀武扬威,给“台毒”分子打气。

这件事当年确实刺激了大陆,也是从那时起,大陆才痛下决心,决定建设一只现代化的海军。也是在两年后,才跑到乌克兰买下“瓦良格号”航母,并且通过千辛万苦弄回来。

应该说,我们应该感谢美国人的“傲慢”。

2

再来说中策。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