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经公开渠道查询,并结合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2025)苏05民初498号],本次公司持有的下属子公司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苏州棒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被司法冻结的原因系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诉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案号:(2025)苏05民初498号],申请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所致。
案件涉及的财产保全金额为39030万元,若公司后续未能与申请冻结方协商和解或未能偿还相关债务,则被冻结的股权可能面临对应39030万元部分被司法拍卖的风险。
棒杰股份旗下多家新能源相关子公司股权被冻结,这一事件在新能源行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新能源业务的子公司股权接连被冻结,且涉及同一案件的重复冻结,既显示了纠纷的复杂性,也折射出新能源企业在业务扩张中面临的共性风险。
新能源行业的项目建设往往需要大额资金支持,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资金是常见做法。扬州棒杰申请的项目贷款,符合行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特点。但贷款合同中的还款约定是硬性约束,一旦出现逾期,金融机构依据合同采取保全措施,是市场规则的正常体现。这种基于契约的风险处置,对新能源企业而言,是经营过程中必须正视的刚性约束。
母公司为子公司提供担保,在新能源企业集团中并不少见。这种模式能帮助子公司获得融资支持,加速业务布局。但担保关系也意味着风险的连带性,子公司的债务问题可能通过担保链条传导至母公司。棒杰股份因担保被牵连导致多家子公司股权冻结,说明在新能源企业的集团化运营中,担保风险的边界管控至关重要。
新能源业务布局往往涉及多家子公司,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资产关联和风险传导需要清晰的制度设计。如果缺乏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单一业务单元的问题就可能扩散,影响整个集团的资产安全。行业的快速发展容易促使企业加大投入,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回收周期必须与融资成本相匹配。过度依赖借贷扩张,一旦项目收益不及预期,就可能引发资金链紧张,进而触发连锁风险。
此次事件尚未进入审理阶段,企业仍有通过协商化解纠纷的可能。但无论结果如何,它都为新能源行业敲响了警钟: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必须筑牢风险防控的底线,平衡好融资规模与偿债能力、业务发展与风险隔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竞争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内容来源:网络综合编辑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新媒体平台
学会官方微信
电工技术学报
CES电气
学会官方B站
CES TEMS
今日头条号
学会科普微信
抖音号
☎️ “电工技术学报”微信号运营编辑:13121222619(微信同号) ☎️ “CES电气”微信号运营编辑:18500877291(微信同号) ☎️ 《电工技术学报》:010-63256949/6981;邮箱:dgjsxb@vip.126.com ☎️ 《电气技术》:010-63256943;邮箱:dianqijishu@126.com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机与系统学报(英文)》:电话:010-63256823;邮箱:cestems@126.com ☎️ 编务:010-63256994 ☎️ 订阅:010-632568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