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入夏以来,全国多地遭遇持续高温炙烤。
陕西关中平原在7月底至8月初连续10天出现40℃以上高温,西安实测最高气温达44.4℃,体感温度突破50℃,地表温度超过60℃;
四川盆地的居民调侃"出门5分钟,流汗两小时",广元市在春季曾多次遭遇输入性沙尘,夏季则被热浪笼罩……
就在这样的酷暑里,一组数据引发热议:2025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25%,人工林面积全球第一,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
这就让人犯嘀咕了:树越种越多,天咋还越来越热?
中国"增绿"成绩单
要弄清这个问题,得先看看中国这些年在"增绿"上到底下了多少功夫。
1949年时,全国森林覆盖率仅8.6%,西北不少地方"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而现在,卫星图像上的中国版图早已换了模样,毛乌素沙漠80%的面积披上绿装,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曾经的沙漠正在变成"塞上粮仓"。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从5.05%涨到13.84%,黄河每年少吞3亿多吨泥沙,沙尘暴天数从年均6.8天减到2.4天。
NASA的监测显示:2000到2023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里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自然》杂志直言"中国是地球变绿的主力"。
这些森林可不是摆设。1公顷林地一晚上蒸发的水分,相当于500台空调开一天的制冷量;绿化覆盖率每提10%,当地气温能降2℃。
全国森林一年能吸12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3亿辆汽车停开一年。
北京的变化更明显,上世纪80年代年均沙尘日数26天,现在一年顶多遇上个三五回;红桥市场的屋顶花园让楼内温度降了3-5℃,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树荫下,体感温度比柏油路低8℃。
高温背后是地球发烧
其实抬头看看全球,就知道这锅不能全让森林背。
2025年6月,欧洲多国热到破纪录:法国南部气温超过40℃,巴黎铁塔下的柏油路因高温出现软化,西班牙测得46.6℃,创两国6月历史最高记录。
美洲更夸张,美国死亡谷地表温度飙到81℃,加拿大山火因为高温不断。而这两年,一直有发布消息称很可能成为史上最热年,全球平均气温一直在升高。
这背后是不断飙升的温室气体,2025年5月,地球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浓度测得430.2ppm,比工业革命前翻了近一倍。
更要命的是,森林的降温能力正在被变暖抵消。
研究显示,全球平均气温每升2℃,森林的调温效果就会下降30%。就像你开着空调,却有人一直往屋里塞暖气,再强的制冷也扛不住。
再看咱们身边,城市热岛效应也在"火上浇油"。202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7%,钢筋水泥取代了绿地,白天吸收的热量晚上呼呼往外冒。
北京三环内的气温比郊区高3-5℃,上海陆家嘴的体感温度甚至比周边区县高6℃。
而森林的降温范围通常就几百米,在动辄几十上百平方公里的城市面前,这点作用确实不够看。
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的"绿色补丁"
有人说"那干脆多种树不就完了",可种树也有讲究。
我国森林覆盖率虽在向目标迈进,但人均量只有世界平均的三成,而且分布不均——东北、西南森林密,西北还是缺绿。
更关键的是,不少人工林是单一树种,比如大片的杨树、杉木,生态功能比天然林差远了。
专家发现,北纬45度以上有些地方,种树反而可能让地面吸收更多热量,因为深色树叶比雪地反射阳光少,弄不好还会局部升温。
还有个绕不开的问题:全球正在陷入"一边种树一边砍树"的怪圈。
哥伦比亚2025年6月报告显示,亚马逊雨林2025年一季度砍伐面积同比下降33%,但巴西雨林的砍伐仍在持续。
蒙古国因为过度放牧,草原退化率达70%,沙尘一刮就往我国西北跑。
中国这边辛辛苦苦种,那边哗哗啦啦砍,地球的"碳账本"怎么算得过来?
更严峻的是,全球森林面积正以每年10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相当于每分钟消失36个足球场。
高温下的生存
在高温之下,威胁也如影随形。在湖北,7月份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高温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7月之最,水稻灌浆期遭遇持续高温,部分田块结实率明显下降。
为应对危机,农业部门紧急调配抗旱设备,推广"日灌夜排"技术,才勉强保住部分收成。
在重庆,高温中暑预警虽从二级降为三级,但仍有29个区县气温在37-39℃之间,医院急诊室挤满了因中暑就医的市民。
更危险的是热射病的威胁。广东东莞一名男子因高温导致核心体温飙升至40.9℃,陷入深度昏迷,经抢救才脱离危险。
国家疾控局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以来,全国已报告热射病病例372例,死亡率高达56.7%。高温对健康的威胁,正在从户外工作者向普通人群蔓延。
破局之路
但要说植树造林没用,内蒙古的牧民第一个不答应。过去10年,当地沙尘日数从21.7天减到9.1天,沙尘暴几乎绝迹。
城市里的"绿色降温"也在显效:武汉的"海绵城市"试点区域,通过雨水花园和透水铺装,夏季地表温度降低4-6℃;
北京国际友好林活动10年间种下1.2万株树苗,各国友人用实际行动支持绿色发展。
说到底,高温频发不是因为种树没用,而是全球变暖的速度跑得比生态修复快。
中国朝着高森林覆盖率目标迈进,为地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但要真正击退酷暑,光靠一国种树远远不够。
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方,既要补营养(植树造林),也得戒陋习(减排温室气体),还得全家配合(全球协作),才能慢慢好起来。
结语
今年夏天的高温,更像一记警钟:生态保护没有旁观者。每个人多乘一次公交、少开一时空调,都是在给地球"降温"。
当全球的森林连成一片,当排放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少,相信总有一天,40℃的高温会变成稀罕事,咱们出门不用再揣着防晒霜,孩子们也能在树荫下尽情奔跑。
这一天或许来得慢,但只要往前走,就一定能到。
毕竟,中国用70年时间让森林覆盖率翻了近3倍,这份坚持与韧性,正是对抗气候变化最有力的武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