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著名专家预言:试管婴儿寿命仅40年,我国首例试管婴儿如今怎样?

0
分享至

对于众多面临生育困境的家庭而言,试管婴儿技术是实现为人父母梦想的关键途径。

然而,围绕着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诞生的孩子,社会上仍存在不少误解与偏见。

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有人认为试管婴儿在健康状况上不如自然受孕的孩子,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更有甚者,一些所谓专业人士声称试管婴儿平均寿命仅有四十年。

这些传言使得不少渴望拥有后代的家庭望而却步。

关于这一争议,中国首位试管婴儿郑萌珠的真实经历,或许能够揭示事实的真相。



迫切求子的夫妻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甘肃一个普通乡村,一位名叫郑桂珍的女性正经历着求子无门的煎熬。

1987年,一则广播消息犹如希望的曙光,照亮了她灰暗的生活。

当时正在做家务的郑桂珍,偶然从广播中得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正在开展试管婴儿研究,为不孕不育夫妇提供新希望。

尽管对“试管婴儿”这一概念知之甚少,但“可以拥有孩子”的信息已足够让她下定决心踏上求医之路。



对郑桂珍而言,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是深埋心底的渴望,但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却始终难以实现。

婚后多年无子的现实,让她在传统观念浓厚的农村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来自周围人群的非议与嘲讽,像锋利的刀刃般不断刺痛着她的心。



随着年龄接近四十岁,看着邻居家孩子已经能独立上学,她内心对孩子的渴望愈发强烈,几乎演变成一种执念。

因此,当听到试管婴儿的消息后,她立刻催促丈夫带她前往北京求医。

彼时的郑桂珍或许未曾料到,她的决定将开启一段改写中国生殖医学历史的篇章。

当时负责试管婴儿研究的张丽珠教授,在了解郑桂珍的诉求后,随即为她安排了全面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郑桂珍患有“双侧输卵管阻塞”,符合试管婴儿手术条件。

但由于她年龄偏大,卵子数量稀少且质量不佳,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张丽珠如实告知情况,并提醒她做好心理准备。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张丽珠也无法确定手术最终是否能成功。



中国首例试管婴儿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在试管婴儿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彼时,国内不孕不育患者众多,但由于医疗资源匮乏和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患者难以获得有效治疗。

作为一名医者,张丽珠深知不孕患者的痛苦,决心推动试管婴儿技术在国内落地。

作为中国试管婴儿研究的先行者,张丽珠在探索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在那个科研条件极其艰苦的年代,资金短缺、设备落后,连最基本的实验器材都难以齐备。

为了完成实验,医院只有一根取卵针,没有恒温设备和专业培养液。

取出的卵泡只能暂存在保温杯中,里面装着医生们根据配方自制的“培养液”。

此外,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也异常巨大。

不少人对试管婴儿技术存在误解,认为这是违背自然规律、挑战伦理底线的“旁门左道”,甚至有领导质疑其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相悖。



面对重重困难,张丽珠并未退缩,她坚信只要能帮助患者,任何阻碍都能克服。

这正是她决定为郑桂珍实施手术的原因,尽管她自己也无法预测最终结果。

而郑桂珍也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她只是想抓住这个可能实现梦想的机会。

或许正是这份执着感动了命运,让这个历经坎坷的家庭迎来转机。



在进行体外受精过程中,四个卵子全部成功受精并发育成胚胎,这一突破性进展让张丽珠团队激动不已。

随后,张丽珠亲自操刀,为郑桂珍实施胚胎移植手术。

术后,郑桂珍在紧张与期待中等待,时常轻抚腹部,默默祈愿。

也许是这份虔诚打动了上天,不久后她便出现了早孕反应。



七周后,B超显示清晰的胎囊和胎心搏动,这一刻,所有人的担忧终于得以缓解,郑桂珍成为中国大陆首个成功接受胚胎移植的女性。

1988年3月10日上午,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中国首位试管婴儿郑萌珠顺利降生。

这个珍贵的小生命不仅实现了郑桂珍多年的愿望,更标志着中国辅助生殖技术迈出了关键一步。



为表达对张丽珠教授的感激之情,郑桂珍夫妇特意为女儿取名“萌珠”,寓意“生命源于张丽珠”。

然而,随着郑萌珠的诞生,外界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备受质疑的试管婴儿

人们在惊叹这项技术奇迹的同时,也不乏质疑与担忧。

由于试管婴儿技术在当时尚属新生事物,远超大众认知范围,很多人对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存有疑虑。

加之全球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仅过去十年,其成年后的身体状况、生育能力等仍属未知,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不安。

因此,一些所谓的“专家”断言,试管婴儿并非自然受孕,在基因与发育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寿命不会超过四十岁。



这些缺乏科学依据的说法,在信息闭塞、科学素养普遍不高的年代迅速传播,引发社会恐慌。

一时间,郑萌珠一家成为舆论焦点,外界的质疑与非议如潮水般袭来,有人议论她“注定短命”“肯定有问题”。

甚至有人恶意造谣,称她不是郑桂珍亲生,而是试管“制造”的异类。



面对这些毫无根据的指责与谣言,郑桂珍夫妇感到无比委屈与无奈,但他们始终坚信,女儿的健康成长就是最好的反驳。

与此同时,张丽珠团队也持续关注郑萌珠的身体发育与智力成长情况,定期进行健康评估。

随着时间推移,郑萌珠用实际行动逐步消除了人们的疑虑,她的身高、体重等各项发育指标均优于同龄儿童。



学习成绩同样优异,智力发展与自然受孕儿童无异,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这些事实让质疑声逐渐减弱,但“试管婴儿寿命不超过四十岁”的传言,依旧如阴云般笼罩在郑萌珠和众多试管婴儿家庭心头。

2019年4月15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郑萌珠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这个“试管婴儿二代”的诞生,意义非凡,不仅标志着郑萌珠人生进入新阶段。

更以铁的事实证明试管婴儿与普通人无异,具备正常生育能力,彻底粉碎了“试管婴儿无法生育”的谣言。

那一刻,整个医院洋溢着喜悦的氛围,曾为郑萌珠出生付出心血的医护人员,看着这个新生命,眼中充满欣慰与自豪。



从1988年郑萌珠出生至今,三十多年光阴荏苒,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张丽珠等老一辈医学专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辅助生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辅助生殖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国家,每年试管婴儿出生数量超过二十万例。



结语

郑萌珠的人生,是一部与质疑、偏见抗争的奋斗史。

她用自己的健康成长、婚姻生育,彻底击碎了“试管婴儿寿命仅四十岁”“无法生育”等谣言,为无数试管婴儿正名,也为这项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

而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之路,则是一部医学创新与突破的壮丽篇章。

从最初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探索,到如今技术成熟、成果丰硕,这背后凝聚着无数医学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

他们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责任,在科技与医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试管婴儿技术从备受质疑走向广泛认可,成为造福万千家庭的福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老公出轨我躲衣柜里偷拍,小三却突然惨叫,而我成了唯一目击证人

老公出轨我躲衣柜里偷拍,小三却突然惨叫,而我成了唯一目击证人

罪案洞察者
2025-08-23 11:36:53
工业富联变身万亿巨头,三个月上涨300%,用AI算力改天换命!

工业富联变身万亿巨头,三个月上涨300%,用AI算力改天换命!

博望财经
2025-09-19 16:14:21
猪身上的7个部位,医生建议少吃,大肠排最后,榜首的很多人爱吃

猪身上的7个部位,医生建议少吃,大肠排最后,榜首的很多人爱吃

泠泠说史
2025-09-18 16:26:13
A股:股民系好安全带,大资金明牌了,下周一还会继续下跌?

A股:股民系好安全带,大资金明牌了,下周一还会继续下跌?

八斗小先生
2025-09-19 17:50:26
刷新纪录!外贸顺差近1万亿美元,但许多外贸工厂倒闭,为什么?

刷新纪录!外贸顺差近1万亿美元,但许多外贸工厂倒闭,为什么?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08-22 19:37:07
曾经的东北第一城,努尔哈赤在此建都,如今沦为五线城市!

曾经的东北第一城,努尔哈赤在此建都,如今沦为五线城市!

仙味少女心
2025-09-18 22:19:37
59岁王志文参加《731》路演,脸肿又垮轮廓模糊,散发一股老人味

59岁王志文参加《731》路演,脸肿又垮轮廓模糊,散发一股老人味

老吴教育课堂
2025-09-19 12:22:07
博主:拉什福德存在一些缺点,但有巴萨需要的东西

博主:拉什福德存在一些缺点,但有巴萨需要的东西

雷速体育
2025-09-20 00:29:50
央视女主持70岁富豪婚姻及多男人传闻,真实情况如何?

央视女主持70岁富豪婚姻及多男人传闻,真实情况如何?

悦君兮君不知
2025-09-18 22:37:44
狄龙姜大卫40年恩怨情仇落幕,狄龙儿子:父亲房间有他俩的照片

狄龙姜大卫40年恩怨情仇落幕,狄龙儿子:父亲房间有他俩的照片

可乐谈情感
2025-09-17 17:02:11
【全篇】施念叶斯年-施念叶斯年-施念叶斯年=施念问:“怎么了?

【全篇】施念叶斯年-施念叶斯年-施念叶斯年=施念问:“怎么了?

航航
2025-06-24 14:41:46
日本宣布了:先不承认

日本宣布了:先不承认

环球时报国际
2025-09-20 00:10:52
皇帝怕傻儿子不会生孩子,特派爱妃去指导,结果爱妃回来就怀孕了

皇帝怕傻儿子不会生孩子,特派爱妃去指导,结果爱妃回来就怀孕了

小豫讲故事
2025-09-10 06:00:08
不回巴萨!梅西官宣决定!冲击生涯千球,C罗嗅到不安

不回巴萨!梅西官宣决定!冲击生涯千球,C罗嗅到不安

阿泰希特
2025-09-19 10:09:54
美女美图6280期

美女美图6280期

科学发掘
2025-09-15 15:08:21
难怪窦骁要离婚?何超莲黑瘦个子矮小像野人,才34岁就变成饼脸大妈

难怪窦骁要离婚?何超莲黑瘦个子矮小像野人,才34岁就变成饼脸大妈

八卦王者
2025-09-19 10:04:38
欧冠9分钟2球!巴萨前锋杀疯了:世界波+滑跪庆祝 破4年魔咒

欧冠9分钟2球!巴萨前锋杀疯了:世界波+滑跪庆祝 破4年魔咒

叶青足球世界
2025-09-19 04:38:10
贝莱德在工商银行的持股比例于9月16日从5.04%降至4.95%

贝莱德在工商银行的持股比例于9月16日从5.04%降至4.9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7:13:09
医生发现:每天散步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会有4个改善

医生发现:每天散步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会有4个改善

牛锅巴小钒
2025-09-19 13:25:53
起底西贝供应商:同款冷冻西兰花和海鲈鱼还卖给了谁?

起底西贝供应商:同款冷冻西兰花和海鲈鱼还卖给了谁?

界面新闻
2025-09-18 20:58:56
2025-09-20 01:39:00
大鱼简科 incentive-icons
大鱼简科
那些看向大海的人,终会成为大海。
3030文章数 1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邯郸家长必看!孩子不上学别慌了,润泽心灵驿站专门帮这类孩子做疏导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健康
游戏
数码
教育
亲子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魔兽世界:封号潮持续,超3万账号被封禁,玩家却开始吐槽了起来

数码要闻

格力朱磊:十年免费包修是承诺,十年不用修才是实力

教育要闻

外国新闻史重点背诵清单。

亲子要闻

每年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新规出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