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建
在我孩时的记忆中,爷爷是无锡地下党和游击队的知名人物,小时候经常听他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带领武工队出生入死、浴血战斗的故事,那时,在我的心目中,爷爷就像电影《铁道游击队》队长李向阳式的英雄人物。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爷爷离开我们也已经35周年。
![]()
对于我们这一代长时间生活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人,爷爷那个时代国难当头、山河破碎、“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生存具象,仿佛显得有些陌生和遥远。然而,历史是一面镜子,当年爷爷的那些故事尽管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那种忠于信仰、不改初心、对党和国家坚如磐石的忠诚品格和意志,虽历经风拭雨洗,反而愈见精神,愈显光彩,正因为有他们那一代共产党人舍生忘死、艰苦卓绝的奋斗牺牲,才成就了今天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饮水不忘掘井人,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仅以爷爷的几件往事,表达对他的敬意和纪念。
组建第一支抗日武装
爷爷1906年7月3日出生于原无锡县东亭镇仓下村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由于年幼丧父(3岁时曾祖父因病去世),爷爷很早就外出求学、谋生,逐渐养成了独立生活和不畏强暴的秉性。爷爷少年时勤奋好学,聪明过人。9岁读家塾,后入城区清明桥镇堂庵小学读初小,15岁考入城区省立第三师范附属高小读书。该校建立于1913年,是无锡最早建立的官办师范学校,师资力量较强,教育质量高,为无锡培养了一大批师资力量。爷爷在该校读书时,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他与同学钱俊瑞(全国解放后任中共教育部党组书记、文化部党组书记等职)总是互为前三名。1924年自“三师”高小毕业后,又考入上海薛家浜私立惠灵英文专修学校学习,因时局变化,半年之后便失学在家。
1930年,爷爷在查家桥小学任教员,后经成人教育培训,分配在荡口区鸿声里庙庵农民教育馆任馆员。1931年2月至1932年6月,爷爷在梅村区缪家弄小学任校长,后因在学生中进行反帝爱国教育而被解职。1932年9月至1937年底,爷爷与人合股经营戽机船,为当地农户戽水、轧米,对困难农户收费较低或免费,深受乡民好评。爷爷从青年时代起就显示出他的成熟和才干,被当地乡亲们尊称为“张先生”。爷爷经营戽水机船的经历,为他后来参加革命负责财经和贸易工作奠定了基础。
1937年7月7日,以“卢沟桥事件”为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国民党奉行不抵抗政策,不到三个月上海沦陷。同时,日寇海军突破长江口防线,在白茆、福山两港登陆,攻占常熟,沿锡沪路直扑无锡。为防止乡亲遭受日军迫害,爷爷与当时地下党领导人陈凤威,利用自己经营的两艘机船,组织和率领全村乡亲赴外地避难。当他们到达昔日繁华的洛社镇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残垣断壁、尸横片野、惨绝人寰的景象。
当两个月后,爷爷返回自己家乡东亭镇时,所见所闻更是惨不忍睹。日军在东亭北面席祁的许巷,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村上有200多人来不及躲避,被日军赶到一起,架起机枪扫射杀戮,其中,只有一个吃奶的婴儿幸免于难,在死人堆里爬来爬去,靠喝血水维持了两天生命,后被人救出。残酷的现实使爷爷对国民党政府彻底丧失信心,更激发了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爷爷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情,参加了党领导的抗日联防斗争。
![]()
张卓如(左一)与战友们
1938年春天,爷爷与陈凤威一道自发组织了一支抗日武装,成立了五乡(仓下、杨亭、关泾、长祁、查桥)联合办事处。在当时万分艰险的情况下,他们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与日寇和敌伪汉奸展开不屈不挠的的斗争。不久,这支在战争烽火中诞生的抗战武装发展到170余人,并拥有140多支步枪和7挺轻机枪。
1939年初夏,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东进部队,在叶飞司令员的率领下穿过敌人的重重封锁线,与陈凤威和爷爷率领的抗日武装在万安桥杨亭会师。会师后,这支由爷爷参与创立的无锡地方抗日武装光荣的改编为“江抗”独立支队,陈凤威任参谋长,爷爷任副官主任。
加入“江抗”后,爷爷随主力转战苏、昆、太、常地区,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其中,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的就是“黄土塘战斗”。1939年6月的一天早晨,部队正在进行射击训练,上街买菜的炊事员匆匆回来报告,黄土塘镇上来了不少日军,爷爷当即向“江抗”二支队长廖政国汇报,并当机立断组织部队迎战敌人,他们利用本地人熟悉地形等有利因素,与日军激战3个小时,打得敌军丢盔卸甲、亡命逃窜,100多日军被击毙30多人,其中包括1名大佐。“黄土塘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战士气和信心。
当年10月,“江抗”为迎接新的任务西撤离开无锡,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决定,陈凤威和爷爷留在无锡地区继续发展地方武装,从事地下抗日活动。
统战智取“先天道”
在爷爷的革命生涯中,这是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1944年底,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此时,爷爷作为锡北县主要领导人,领导武工队开展游击战成效显著,活动地区迅速扩展到江阴南部。
![]()
1945春成立锡澄县,爷爷任锡澄县长兼县武工总队长。这期间,无锡地区出现一个“先天道”组织,其上层是日伪控制的反动会道门,在无锡等地传道,用刀枪不入等鬼话欺骗愚弄群众。此时,爷爷遵照中共上级党组织的决定,采取机智勇敢的斗争方式,运用团结、教育、分化、利用的策略,三次与道首倪子才谈判较量,争锋相对做好瓦解争取工作。同时,经党组织批准,派大批党员打入其基层组织,控制其中下层骨干,迫使倪子才接受我党提出的立功赎罪、联合抗日的主张,引导“先天道”走向抗击日伪的斗争,形成在我党领导下波澜壮阔的农民抗日大暴动。
锡北和江阴南部原有“先天道”控制的地区,很快被锡北武工队控制。这场农民大暴动不仅遍及无锡各地,还迅速发展到江阴、常熟、武进等地,参加农民达10万之众,拔除根据地内大小据点200多个,摧毁了封锁线上的竹篱笆,彻底粉碎了日伪军的“清乡”计划,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彻底胜利。爷爷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受到苏中区党委的充分肯定。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江南人民的伟大起义》社论,极大地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斗志,开创了锡澄及周边地区抗战的新局面。
出生入死留英名
爷爷参加革命后,大部分时间都坚持在白区从事地下武装斗争,日伪军把爷爷领导的武工队视为“眼中钉”,多次实施扫荡“清乡”,妄图将爷爷置于死地。可以说,在对敌斗争中爷爷出生入死,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
张卓如与沈仲兴(右)
在抗战反“清乡”斗争中,日本驻军头目小野少将坐镇安镇、梅村、张泾等市镇“督剿”,并亲自带领日伪军和密探深入查桥、关泾、仓下、杨亭、长祁等抗日中心地区搜剿“共匪”,并建立秘密情报组织,发展特务武装。在这样极其险恶的环境中,爷爷带领武工队经常潜伏在芦苇荡中,出没在河港湖汊里,给日伪军出其不意的打击。
1942年10月14日,锡澄地区领导人包厚昌、陈凤威、史雨生和爷爷分别乘三条船,在东亭镇附近的顾巷浜口活动。这时,听见附近狗吠声,爷爷警觉地走出船舱察看动静,只见七八个日本鬼子和十多个伪军正向他们扑来。包厚昌因临时前往锡东处理问题不在船上,其它船只迅速解缆突围。爷爷的船疾速向河对岸撑去,他跳上岸后匍匐前行,子弹叭叭的在头顶上穿过,幸于脱险。陈凤威的船因缆绳系得太紧,解脱不开,他们便跳入河中泅水突围,不幸被敌人枪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5岁。一起牺牲的还有来锡北研究工作的锡澄虞中心县委委员史雨生。
陈凤威与爷爷同是东亭仓下人,1927年大革命时期就加入共产党,曾任中共锡北工委书记,是爷爷革命的引路人。陈凤威牺牲后爷爷化悲痛为力量,坚持原地斗争,发誓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他带领武工队在东潘巷附近潜伏十三个昼夜,在查家桥处决了汉奸、伪镇长周望春。为纪念陈凤威烈士,爷爷于1952年6月27日在《苏南日报》发表了《永垂不朽的烈士陈凤威》一文。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加紧了对共产党的围剿。三年多解放战争时期,爷爷历任中共十地委长江工委第一副书记,中共锡澄工委书记,中共澄锡虞工委委员分管武装工作,中共苏中一地委江南工委委员兼联络部长。此时,爷爷奉命南下,再返锡澄地区坚持敌后武装斗争。
其时,国民党京沪卫戍司令部对锡澄地区重点实施坐镇“清剿”,重金悬赏,把缉拿张卓如列为“清剿”的重要目标,扬言:“三个月抓住张卓如,消灭共产党”。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严峻形势下,爷爷不畏艰险,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机智顽强地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地区,粉碎了国民党坐镇“清剿”阴谋。
![]()
1947年2月,爷爷由苏北江南办事处返回无锡,国民党无锡县政府惊恐万分,发布《无锡县警察局训令》,把爷爷列为重点悬赏缉捕对象,规定奖金1亿元在案,后又把奖金从1亿元提增为10亿元。
1948年,我解放军开始转入全面反攻阶段,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我党在苏南各地大城市的敌工情报工作和统战工作显得十分重要。爷爷作为江南工委联络部长,分工情报、敌工和统战工作,他在这方面展现了杰出的才华和能力,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他派遣干部打入敌人内部,建立秘密电台,获取情报。当时,由江南工委派在上海的干部林路由爷爷直接领导,获得过一些极为重要情报,如“重庆号”巡洋舰准备起义;唐生智等重要人物准备起义,都及时由一地委用电报向华东领导机关汇报请示。当时国民党军对长江交通封锁非常严密,敌工统战人物中除了有些特殊身份可以利用外,多数由爷爷利用猪商船只作掩护,经上海南来北往,尤其是他亲自做好黄家市一带猪商工作,使他们都能冒着身家性命危险,用各种办法掩护来往人员。
为分化瓦解敌人,爷爷以华中一地委江南工委联络部长的名义,给国民党地方军政要人、官员做工作,要他们认清形势,改变反动立场,将功赎罪,迎接解放。1948年10月9日,爷爷分别致函荡口、张泾两地坚持反动立场的国民党区长陈中一、陈裕椿,附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区“约法七章”等宣传品;10月下旬,又发函给无锡地区国民党党政人员,附寄了解放军解放济南、辽沈等胜利捷报,以及中共江南工委给国民党军政首长的公开信,这些信件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分化瓦解敌人产生了积极作用,为无锡顺利解放作出了贡献。
为迎接江南的解放,爷爷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48年5月13日,致函江南地下党指出:“江南斗争的光明前途是肯定的,目前的黑暗是暂时的,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向好的方向去努力,从坏的方面去打算,不急躁,不冲动,耐心顽强地奋斗下去”,同时,明确了三项工作任务。1949年3月9日,爷爷致函中共锡澄虞工委书记赵建平,就迎接解放军南下指出:“大军瞬即南下,江南全党应紧急动员起来,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迎接新局面的到来”。同日,爷爷致函宿瑞棠,要求加强无锡城乡的情报工作和争取团结工作,在城区则要做到在大军南下时主动策应,维持社会秩序,维护工商业,迎接大军进城。这些信函准确传达了中共华中工委对江南工作的指示精神,对江南地下党坚持敌后斗争、迎接解放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
1949年4月23日无锡宣告解放,爷爷作为接管无锡县的领导之一,到达长安桥与在农村坚持斗争的赵建平、江革等胜利会师,中共无锡县委和无锡县人民政府在东亭宣布成立,薛永辉任县长(未到任),爷爷任副县长,后任县长。
爷爷晚年每当回忆起革命战争年代,总是感慨万千的说:“许多过去并肩战斗的同志,不少已为革命而牺牲,一想起他们就感到心情沉重,尤其他们没有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则更令人遗憾。而我是一个幸存者,比起英年早逝的先烈们,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
![]()
1990年3月20日,爷爷因病去世,享年85岁。参加爷爷的追悼会达800多人,规模空前。时任无锡市政协主席朱根宝在悼词中说:“张卓如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一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一直坚持在敌后进行武装斗争,功绩卓著。因此,敌人曾多次高价悬赏捉拿,但他无所畏惧,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为扩大根据地,争取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爷爷已经离开我们35年,每每想到爷爷我总是深感:“他们那一代共产党人是忧国忧民、舍生忘死的一代,是信仰坚定、百折不挠的一代,他们是无愧于那个时代、无愧于自己信仰的真正的民族英雄”!
作者简介
张建,原无锡市商务局副局长,现任无锡市新产业研究会执行会长,市社科联常务理事。1987年毕业于国防大学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1991年部队转业,先后任无锡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副局长,无锡市贸促会、国际商会会长,无锡市商务局副局长(正处级)。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