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顾:
我为什么说新政出台后,北京房价“不会全面止跌”呢?
这篇我给大家举例阐述一下,什么是轮动式补跌,这是很多人只是做简单的价格对比、完全忽略时间节点这个关键因素的根本原因。
为了更为形象地理解这件事,我们首先要弄清一件事:
资产和政策的关系。
我在之前的很多文章、直播包括线下沙龙里经常提到头部资产、尾部资产的概念,如果把各类资产比作一条船上的位置,你可以简单理解头部资产就摆放在船头、尾部资产就摆放在船尾,而政策,就相当于载船的“水”,相信我,在社会主义国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政策市”,比如2017年底北京房价普跌35%,这就是政策的威力,又比如2020年下半年提出的“三条红线”,咳咳......
也就是说,“水”只能改变船的速度,但是它改变不了资产在船上的位置。
任何“广谱政策”都只能是改变速度,除非定点打击,来个“窄谱政策”——比如谁抛售尾部资产,就枪毙谁。
显然这在法治社会是荒唐的。
(注:广谱、窄谱原为医学术语,如:广谱抗生素)
因为出台所谓的刺激政策时,楼市一定不是“上涨期”,一般按照时间维度看,粗略分成三个时段:
第一阶段:房价下跌初期,比如北京的2023年“901”政策、“1214”政策,政策出台后房价开始迅速下跌。
第二阶段:房价下跌中期,比如领跌房产已经普跌30%的2024年年中,这里先后陆续出台了较大力度的“430”政策、“626”政策和“930”政策(这其中还夹杂大量小政策)。
(注:截至第二阶段,你会发现,政策就像潮水,它不是连续的,虽然没有很强的表面规律,但它至少是一波一波来的。
每一个阶段的第一个政策后,接连会出好几个政策,只是有大有小,这里我为了节省篇幅很多小政策没放。我们把每个阶段性政策发布期,称之为“政策频发期”。)
第三阶段:房价下跌后期,往往出现很多“突破性的政策”,比如这次的“808”政策,五环外解除限购,当然这是媒体的不专业误读,我早在今年3月份的文章里已经详细讲过了,文章中专门用特殊颜色字体标注——不认房≠不限购,显然这次的“808”政策,就是我早就说过的不认房,有兴趣的可以去考古,我从来不删文。
所以,每次出台政策后,特别是新一阶段首次出台政策后,情况是不一样的。
比如第一阶段,很显然,出台政策,并不会让任何资产有上涨的可能,连稳住都不可能,因为就连领跌的资产都还没怎么跌呢。
同样地,第二阶段开启后,领跌资产刚开始陆续跌幅接近30%(也不乏35%以上的,这周六沙龙讲,想参加的),这个阶段,政策的出台,是最好的加速——加速放在船后面资产的下跌。
所谓刮骨疗毒,毒刮不干净,身体还是要狗带。
但是有心的人,或者真正到市场上实战的刚需,在第二阶段中后期,已经发现不对了,的确有少量资产已经跌不动了,这个量很少,少到主流视角里根本不会提到的程度。
上周六的文章,时间我是算错了的(已改),这里感谢一下评论区提醒的朋友,距离第二阶段政策结尾,应该是11个月,因为上一阶段政策最后一个政策是2024年930政策。
我在这里不是舔,我觉得在这长达11个月的时间里,政策制定者,还是有定力的,咱们都看到了网路上的哀嚎一片,他们网速不比咱们快吗,能看不到吗?
带过孩子的都知道,不是孩子哭就要喂奶要抱抱,他哭就让他哭,有些习惯不扳过来,后面更不好带。
当然了,我在上篇文章里说了,本次的政策出台时间,多少有点意外,意外地提前了,我没能力知道人家怎么想的,或许真的是提前为9月3日献礼吧,咱们以前有过无数这种先例。
非常明确地讲,北京已经进入到了第三阶段的政策频发期,至于后面什么时候出、出什么,很多人比较关心,我其实不太关心细节。
首先前面已经充分阐述了,政策不能改变船上的位置,尾部资产补跌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为什么,出了政策,很多人的房子连看都没人看,别说卖了)。
其次,因为我的房子、我还要买的房子、以及我帮会员规划建议的房子,都不太会是补跌类资产,出什么政策只会让尾部资产继续补跌,并不会影响船头的“半舟已过万重山”。
这就是为什么我早在今年5-7月(也就是市场最差最差的时候),敢于无数次大胆预测:本人坚定看好今下到明上优质改善盘市场。
最后,这就好比“隔道不下雨”,船尾下雨、船头晴,明明我这还大雨滂沱,你离我这么近,你说你那阳光都照屁屁了,我咋那么不信呢。
夏虫不可语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