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战果辉煌——欧盟、韩国、日本争相承诺万亿投资,仿佛世界各国都在向美国示好。
可就在特朗普沉醉于胜利的时候,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却语出惊人,直言这场关税战只有一个赢家,而且这个赢家不是美国。
这个让特朗普意想不到的赢家究竟是谁?关税政策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博弈玄机?
万亿投资承诺的空头支票游戏
特朗普这次可算是信心满满。
当他挥舞着关税大棒向69个国家施压时,心里盘算的小九九很简单:你们不是占了美国便宜吗?
那我就用高关税狠狠教训你们,逼着你们乖乖把工厂和订单都搬回美国来,这样美国工人就有活干了,美国制造业就能重新崛起了。
一开始,效果还真是立竿见影。
欧盟马上服软了。
韩国总统府连夜开会,最后拍胸脯说要在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
日本更是财大气粗,直接开出了5500亿美元的天价支票,加上欧盟承诺的6000亿,这加起来上万亿的真金白银,听得特朗普心花怒放。
特朗普估计当时觉得自己就是商业谈判的天才。
你看,这关税大棒一挥,各国政府不都排着队来"进贡"了吗?
"美国优先"的伟大胜利就在眼前,仿佛一大堆猎物即将落入囊中。
可问题在于,这些大礼包听着响亮,细琢磨起来却全是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日本媒体很快就捅破了窗户纸。
那5500亿美元说白了就是个美好的"意向",投不投、投多少,日本私营企业得自己看着办,政府说了根本不算数。
韩国的大财团们私下里也在犯嘀咕:去美国建厂?
那成本高得吓人,熟练工人又难找,政策还跟过山车一样。
今天一套明天一套,这风险谁扛得住?
欧盟的官员更是直接,第二天就公开澄清,那6000亿的事儿,完全是市场行为。
和政府加不加关税没半毛钱关系。
说白了,各国政府就是为了让特朗普暂时消停点,先画个大饼吊着他。
这饼能不能吃,还得看企业老板们的心情。
与此同时,美国自家的后院也起了火,华尔街瞬间变了脸。
道琼斯指数连续几天大跌,直接蒸发掉上千点。
纳斯达克更是创了新低,投资者们吓得脸都绿了。
那些华尔街的投行大佬们纷纷发出警告,说美国正在把自己变成一个"成本又高,吸引力又低"的投资洼地。
本想着把制造业的资本圈回来,结果政策一折腾,反而把国内外投资者都给吓跑了。
当关税大棒变成回旋镖
这就是经济学里最经典的"回旋镖效应"。
你扔出去想打别人,结果转了一圈,狠狠砸在自己脑袋上。
特朗普的算盘其实特简单:美国的工厂跑光了,工作岗位没了,这都是别的国家占了美国的便宜。
怎么办?
那就用高关税狠狠教训他们,逼着他们乖乖把工厂和订单都搬回美国。
他坚信,只要这拳头够硬,那些"不守规矩"的国家就得服软。
可问题在于,全球化时代不是你想独善其身就能独善其身的。
现在的世界经济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你扯动一根丝,整张网都会跟着颤动。
美国对钢铁、铝等基础原材料加征关税,短期内确实保住了一些本土企业的饭碗。
但代价是什么?
是抬高了从汽车到家电所有下游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这就好比为了保护一棵树,毁掉了一片林。
更要命的是,这种做法在历史上已经有过惨痛的教训。
上世纪四十年代,阿根廷出了个强人总统胡安·庇隆。
他推行的"庇隆主义"经济政策,核心思想和今天的特朗普如出一辙。
高筑关税壁垒,鼓励"国货替代进口",力求经济自给自足。
短期来看,效果确实不错,阿根廷的工业产值蹭蹭往上涨,工人的工资也大幅提高。
整个国家看起来一片繁荣。
但好景不长,高关税这剂猛药的副作用很快就显现了。
由于进口原材料变贵,本国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在国际上毫无竞争力,出口一落千丈。
外资一看这情况,也纷纷撤离。
最终,这个曾经富裕到与欧美比肩的国家,在保护主义的温床里慢慢失去了活力。
跌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至今都没能完全走出来。
萨默斯警告说,特朗普正在把美国领上阿根廷的老路。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历史规律的重演。
当你试图用墙把自己围起来的时候,往往围住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11国抱团,美国意外成了"红娘"
更让特朗普没料到的是,他这一记关税重拳,非但没让大家各自为战、一盘散沙。
反而促成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抱团取暖"。
本来有些国家还在犹豫观望,一看美国连盟友都下狠手,心都凉了半截。
索性也就不再指望山姆大叔了。
反应最快的就是金砖国家这帮兄弟。
他们一看,你美国不是要"筑墙"吗?
那我们自己组个局。
金砖11国提出要搞一个"金砖清算系统"。
以后兄弟们之间做生意,直接用人民币、卢比、雷亚尔结算。
或者干脆用数字货币,直接把美元这个"中间商"给踢出去。
这一招釜底抽薪,刀刀都扎在美元霸权的根基上。
光踢开美元还不够,他们还琢磨着建立"联合供需平衡机制"。
简单说就是内部循环,优势互补。
比如,巴西的大豆和铁矿石,以前总想着卖给欧美,现在可以更多地卖给中国和印度。
而中国的电动汽车和光伏产品,正好可以填补中东和非洲市场的空白。
这么一来一回,一个不依赖美国、不使用美元的全新贸易圈子,竟慢慢地勾勒出了雏形。
特朗普的"高墙政策",本来是想把自己隔开,独享天下。
谁知,这堵墙反而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没有美国也能玩得转的新世界。
他成了这个新集团诞生的最佳"催化剂"。
原本,一些国家还在观望,但现在看到美国就连自己盟友都下狠手,于是也转换立场了。
就连一直跟美国关系不错的一些欧洲国家,也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对外政策。
他们发现,相比于一个喜怒无常、随时可能翻脸的霸主。
一个稳定、可预测且市场庞大的合作伙伴,显然更具吸引力。
这恐怕是高举"美国优先"大旗的特朗普,一开始万万没有想到的结局。
他本想着用强硬手段让世界围着美国转,结果却推动世界朝着去美国化的方向发展。
这个反差,简直比好莱坞大片还要戏剧化。
为什么萨默斯说中国笑到了最后
所以,当这记关税回旋镖飞了一圈回来,最终砸到的是谁呢?
是美国的长期竞争力和国际信誉。
而中国,在这场混乱中,却意外地站到了一个有利位置。
萨默斯说中国是"唯一赢家",这话可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实际表现。
先说说中国展现出的经济韧性。
这边美国加关税,那边中国迅速调整策略,和东盟的贸易额很快就超越了中美贸易额。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为中国商品打开了广阔的新兴市场。
东方不亮西方亮,美国的市场缺口,很快就被世界其他地方的市场填补了。
再看看中国的策略灵活性。
在与美国的博弈中,中国始终保持着极大的战略耐心,避免硬碰硬。
甚至展现出一定的"战略钝感力"。
而在另一边,则积极地与欧盟、日本等加强合作,推动像RCEP这样的多边贸易体系。
当美国在不断"退群"和制造对立时,中国却在默默地"建群"和团结朋友。
此消彼长之下,特朗普的强硬政策,反而把许多原本犹豫不决的国家,间接推向了中国。
大家发现,相比于一个喜怒无常、随时可能翻脸的霸主。
一个稳定、可预测且市场庞大的合作伙伴,显然更具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巨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对各类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
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即使在国际市场面临挑战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深耕国内市场,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转型。
此外,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这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逐渐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即使面临关税增加的成本压力,中国企业也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萨默斯在彭博电视台那句话,说得一针见血:"这场关税战只有一个赢家,那就是中国。"
这句话除了在夸中国,更多的是对特朗普政策的深刻批评。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然在初期看似取得了一些表面上的成果。
但从长远来看,不仅未能实现其预期目标,反而给美国经济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同时也促使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美国的贸易霸凌。
结语
特朗普的关税回旋镖,映照出单边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必然困境。这不仅是一次政策失误,更是历史大势的有力回应。
多边合作、互利共赢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当一个国家试图用墙把自己围起来时,往往围住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未来。
面对变化的国际格局,你认为各国应该如何在合作中实现共赢?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历史的教训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