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动作挺大,急着拉拢30个国家一起对中国动手,主要想通过加征关税施压。这事刚有点苗头,加拿大却突然传出可能取消对华电动车关税的消息,让人有点意外。
先说说这事怎么起来的。G7国家的财长们前几天开了个视频会,主题就一个:要不要跟着美国,对中国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征收高额关税,有的甚至提到100%。消息是英国金融时报先报出来的,华盛顿那边也传得挺凶。特朗普前几天还喊话欧盟,让他们对中国下重手,现在范围扩大到G7和其他国家,差不多30个左右。
美国说得挺好听,说是为了逼俄罗斯谈判,促进俄乌停火。但明眼人都懂,这其实是想拉圈子围堵中国。关税刀子挥起来,表面上对着俄罗斯,实际上中国才是目标。
但问题来了,加税这事谁买单?G7里不少国家心里明镜似的,中国是他们重要的贸易伙伴。真要是加税几十上百,中国肯定反弹,供应链一乱,自家企业先倒霉。口号喊起来容易,成本算起来肉疼。
再说执行层面,麻烦一大堆。怎么界定“买了俄罗斯石油的中国企业”?交易路径怎么查?贸易商绕个弯子又怎么办?这些细节落实下去,全是风险和摩擦。
这时候加拿大突然跳出来踩刹车,就有意思了。上个月他们还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关税,中方反对之后,现在居然开始讨论豁免或下调。农业部长麦克唐纳透露了点风声,据说总理层面也在考虑。虽然还没实锤,但风向明显变了。
为啥加拿大突然软了?原因很简单:利益扛不住了。中国之前认定加拿大油菜籽倾销,启动了反倾销措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也是加拿大油菜籽的最大买家,一年生意50亿加元规模。这条线一卡,加拿大当然急。
更让他们坐不住的是,中澳之间正在推进油菜籽合作协议。一旦澳大利亚补上位,加拿大份额就悬了。买家选择多了,卖家就得低头。农业部长嘴上说“不能伤害其他产业”,其实就是怕得罪美国又没捞着好处。
所以加拿大这次摇摆,说穿了就是利益驱动。口号再响,算盘一打,现实压力面前谁都得务实。油菜籽行业牵扯农场主、出口商、港口、银行一整条链,谁都不想当冤大头。
放大到G7和其他被美国施压的国家,逻辑也一样。没人不想嘴上占便宜,但工厂得开工,货柜得流动,能源得保供。对华加税叠加对俄限制,最后都会变成车企库存、超市涨价、能源账单压力,普通老百姓感受最直接。你说为了逼俄罗斯谈判,老百姓只觉得日子更贵了。现实很快会逼政府重新算账。
执行上也是难题。100%税率听着狠,落地却难。跨国公司会调整业务,第三国转口怎么管?“关联俄罗斯石油”怎么判定?规则越复杂,漏洞越多,执法成本越高。愿不愿意、敢不敢、能不能,每个环节都考验人。
关税根本不是万能药。历史上高关税战打多了,结果全是烂摊子:价格乱套、供需错位、黑市猖獗、产业外流,连盟友之间都会互相埋怨。这次把“和平谈判”和“极限关税”绑一块,听着有理,落地就发现因果根本扯不清。战争与和平是大棋局,想靠关税撬动,太天真了。
回看加拿大这个例子,关税刚喊出来,反制就到了。油菜籽被点名,行业立马感冒;中澳一勾搭,政策赶紧回调。这里没有谁服软,只是市场规律在发挥作用。买方市场里,卖家想保住份额,就得守规矩。关税一旦过头,反噬来得飞快。
其他被美国施压的国家也在算同样的账。亚洲不少经济体跟中国产业链绑得紧,动关税就是动就业。欧洲也不轻松,汽车、化工、机械都在中国有大量利益,随便加税,股市和就业马上有反应。大家心里都明白,嘴上可以附和,手上不敢乱来。何况世贸规则还在,乱加歧视性关税,容易被告上法庭遭报复。
中国这边的反制手段,外界都清楚。贸易救济、市场调整、进口结构变化,都是常规操作。该反制就反制,主权范围内的事,也是对等平衡的体现。加拿大这次就是个活例子——压力打到痛处,政策就会回调。
这场关税风暴估计还得吹一阵。美国想拉个对华加税的“大圈子”,但圈子越大,利益越散。有人要出口,有人要进口,有人保就业,有人顾能源安全。真到了投票立法时,每个国家都得向自己的纳税人交代。说到底,国际政治里,利益才是永远的指挥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