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6日,有网友发文反映称,其收到当地卫健委短信告知,因其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不属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无法领取相关育儿补贴,相关帖文立即引起网友热议。
一边是国家卫健委明确“只需婴幼儿身份和抚养关系证明”的表态,一边是地方执行中“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被解释为“以夫妻关系为前提”。这看似是政策衔接的问题,实则也从侧面将“非婚生子女权利平等”的议题带到了观众面前。
接下来,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从法律视角为您展开解读......
一、民法典中的“非婚生子女平等权利”
我国法律对非婚生子女权益的保护立场是一贯且清晰的。从1950年《婚姻法》确立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权利平等,到2021年《民法典》第1071条明文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上述条款的核心在于“权利平等”,这不仅指人身权、财产继承权,也必然涵盖基于儿童身份应享有的社会福利权利。
育儿补贴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婴幼儿的生存发展权益,其受益主体是“儿童”本身,而非其父母的婚姻状态。如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狭隘地解释为“以合法婚姻为前提”,实质上是将父母的婚姻合法性作为儿童获取基本福利的“前置条件”,这与《民法典》第1071条保障非婚生子女“同等权利”的精神直接相悖。
二、法律是否该保障“非婚生子女”的权益?
在浏览了互联网出现的较为热门的观点后,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发现,部分网民对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权利平等持有疑虑,其核心关切主要在于:认为现实中不少非婚生子女源于婚外情(即传统意义上的“私生子”),赋予他们同等权利可能被视为对婚姻忠诚原则的冲击,甚至是对合法配偶及其婚生子女的某种“不公”。
这种观念可能导致有意无意地将非婚生子女及其家庭视为“非正常”或“次一等”,进而在政策执行中表现出保守、迟疑甚至排斥的态度。
那儿童的权利是否应因父母的婚姻状态而被减损?
从法律角度看,法律将儿童视为独立的权利主体,其生存权、发展权及应享有的社会福利,与其父母的行为或关系状态是分离的。毕竟,儿童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背景,无论其父母是已婚、未婚、离异或其他关系状态,孩子本身是无辜的。法律的首要目标,是保护这个最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不受其父母身份或行为的牵连。剥夺非婚生子女的基本权利(如身份认可、继承权、社会福利),实质上是让儿童为父母的行为承担后果,这在法理上被认为是不合理的责任转嫁。
同时,也需要认识到“非婚生子女”这一概念涵盖的情形是多样的。它不仅包括因婚外情所生子女,也包括稳定的未婚伴侣共同生育并抚养的子女、单身人士通过合法途径生育或收养的子女等。将所有非婚生育简单等同于“婚外情”或“私生子”,在定义上是不全面的,在实践上也可能导致对许多并非源于“背叛”的家庭和儿童的误伤。
另一方面,法律在保护非婚生子女平等权利的同时,也并未忽视对合法婚姻及配偶权益的保护。针对婚内出轨行为对配偶造成的伤害,《民法典》在婚姻家庭编中明确规定了夫妻间的忠实义务,并赋予了受害方在离婚时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在财产继承方面,《民法典》也保护了婚生子女的法定继承权,并尊重被继承人的遗嘱自由。这意味着,法律试图在不同的法律关系层面寻求平衡:在婚姻关系内部,追究过错方的责任;在亲子关系层面,保障所有子女(无论婚生与否)基于血缘或抚养关系的基本权利;在财产分配层面,尊重被继承人的意愿和法定继承规则。
因此,非婚生子女权利平等的规定,其核心并非是对婚外情行为的“鼓励”或“认可”,而是基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它强调的是,社会在评价和处理成年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时,应尽量避免让无辜的儿童成为代价。法律在此扮演的角色,是为所有儿童提供一个不受出身影响的、平等的法律地位起点,保障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这与社会希望维护婚姻家庭稳定性的目标,并非必然矛盾,而是法律体系在不同维度上回应复杂社会现实的体现。
三、育儿补贴政策
在鼓励生育的宏观背景下,育儿补贴政策的目标应是尽可能覆盖所有需要帮助的育儿家庭。如排除非婚生育家庭,既违背政策初衷(未能惠及目标人群的全部),也人为制造了群体割裂和社会不公。
相反,以法律为基石,以儿童权益为中心,清晰、包容、自信地完善政策细则,明确取消不合理的婚姻证明要求,或许不仅能扩大政策的受惠面和实际效果,更能有效减少社会分歧,强化“儿童权益至上”的社会共识。这既是对法律的尊重,也是对每一个新生命的尊重。
对于这种观点分歧,作为读者的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泽达寄语
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认为,法律的阳光,应当平等照耀每一个孩子。若您在生育登记、子女权益保障(如抚养费、继承权、福利待遇)等方面遭遇不公或困惑,泽达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与行政诉讼专业团队,愿为您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持,共同守护每一份应有的权利。
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对不同法律规定、热点、案件、裁判文书的梳理和研究,旨在为更多读者提供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观察的视角。但需注意,我国并非判例法国家,且司法实践中不同案例的细节千差万别,切不可盲目参照。
如果您遇到类似纠纷难以解决,也建议您及时咨询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以便更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作者: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 朱现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