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落地藏着不少 “隐形陷阱”,稍不留意就可能让方案功亏一篑。
材质选错是高频问题。设计师常因偏爱某种纸张的视觉效果,忽略其印刷适性。比如哑光艺术纸虽高级,却可能让烫金工艺出现毛边;厚磅牛皮纸挺度足够,却在模切时容易开裂。建议打样阶段用 3 种以上材质测试,重点观察油墨附着度和后工艺兼容性。
工艺衔接断层更棘手。曾有案例因 UV 工艺和覆膜顺序颠倒,导致包装出现大面积气泡。金属色油墨若不提前确认烘干温度,可能在叠放时造成粘连。解决办法是让印刷厂提供《工艺流程图》,明确每道工序的参数标准,尤其注意烫金版与模切版的对位精度需控制在 0.1mm 内。
结构合理性常被忽视。看似美观的异形盒,可能因折合角度计算错误导致组装困难;天地盖的磁吸设计若未考虑磁力衰减,会出现运输中自动弹开的情况。建议先用 3D 打印制作 1:1 模型,模拟 100 次开合测试,同时预留 0.3mm 的装配间隙。
最后别忘了法规合规。食品包装若漏印 “致敏原提示”,化妆品未标注成分备案号,都会面临返工。定稿前务必让法务核对《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最新标准,避免因小失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