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骏
说起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相信还有很多人都还记得。这是中国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是几代人共同的儿时记忆。动画片的执导是由盛特伟、钱家骏、唐澄共同完成的,其中钱家骏担任该片的动作特效。
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一大创举。据参与制作此片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同事回忆,片中的很多技术都是钱家骏想出来、并且一次次试验出来的,“金鱼游动摆尾巴的彩色水墨效果就是钱老解决的”。
钱家骏,原名钱云林,笔名田丁,1916年11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16岁时,他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此后一直开始从事动画工作,是我国第一代动画人中、为数不多的终生从事动画事业的人,其人生轨迹覆盖了中国动画发展的各个阶段。
抗战时期,在励志社从事宣传工作的他,于1939年8月即兴画了一小段日本兵走路的样片,然后在此基础上,于1940年制作出他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动画作品《农家乐》。
励志社1929年1月成立于南京,社长蒋介石,实际负责人为总干事黄仁霖。该社是以黄埔军人为对象,以振奋“革命精神”,培养“笃信三民主义最忠实之党员,勇敢之信徒”、“模范军人”为目的的军事组织。由于励志社曾在报上刊登大幅广告,招募服务生,后来的服务生皆着蓝制服,故世人误将励志社与“蓝衣社”联系起来。而实际上,蓝衣社一般认为是复兴社、三青团的统称。当然,这些都是以蒋介石最高领导的组织,中间也必然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两位动画大师:钱家骏(右)万籁鸣
《小蝌蚪找妈妈》画面
《农家乐》是一部有对白、有歌曲的黑白动画短片,以宣传抗日为主题,讲述了祖孙三代痛击日本兵的故事。片中歌词原作者为黄自,钱家骏改词,“农家乐,车地起烽火,收了庄稼,打了禾,杀尽鬼子保国家,全家团团瓜棚坐,闲对风月笑呵呵……”
解放之后,钱家骏先后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工作过。1955年,他与李克弱联合执导了中国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短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钱家骏作为该片的总技师、担起了色彩研究的重任。
据钱家骏的学生严定宪回忆,“(当时)他成天拿着玻璃碟子不停地试呀,调呀,加点水果汁、生梨汁,要粘一点,加点防腐剂,怕霉。做各种防潮、防裂、防霉、防粘的试验,终于研究成功”。
因为每种颜色的配方都不同,所以这项工作对技术和心态都是极大考验。其中有一个基础性原料102胶,是因为钱家骏试验了102次,因此得名。钱家骏的动画代表作还有《一幅僮锦》《九色鹿》《牧笛》《拔萝卜》等等。
作为艺术家,钱家骏是水墨动画影片的创始人之一;作为一位教育家,他是中国动画教育的先行者之一。“动画”这一名词就来自于钱家骏。在194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里,他系统介绍了世界动画的历史、原理、制作方法,也阐释了创造“动画”这一名词来代替“卡通”这一音译词的意义。
钱家骏在动画教育上也取得不菲成就。参与执导《哪吒闹海》的严定宪、《雪孩子》的导演林文肖、《三个和尚》的导演阿达、《黑猫警长》的导演戴铁郎《葫芦兄弟》的导演胡进庆等,都是他的弟子。
介绍见下行文字
钱家骏(左四)和弟子们(左起)严定宪、戴铁郎、林文肖、徐景达(阿达)、胡进庆
曾影响几代人的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他任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动画系主任时,1962年的毕业生集体作品。遗憾的是,上世纪90年代,正当中国自创的水墨动画技术日趋完备且做到了风格转换自然时,国内电影工业走向市场化,国家不再拨钱扶持制片厂;成本高于普通影片3倍的水墨动画于是被搁置,此后再无立项。水墨动画开始走向消亡。
2011年8月15日,钱家骏因肺部感染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此去经年,如去愿大师安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