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巍巍者华’展览的,不是一人一幅画,而是一人一条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许江在面对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里370位中国油画家800余件作品时,慷慨激昂地说。“巍巍者华——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纪念大会暨艺术展”明天即将与公众见面。
许江为观众导览
本次展览由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展览分为“史诗高华”“人民纪神”“山河揽胜”“草木寄心”四大板块,参展370位中国油画家中有老一辈艺术家靳尚谊、全山石等,有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庞茂琨、刘小东、李向阳等,也汇聚了近年脱颖而出的部分优秀青年油画家。
靳尚谊1996年作品《黄宾虹》
作为近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油画专题展,“巍巍者华”集中呈现了中国油画学会成立三十年来不同时期的油画家经典作品,全面展现中国油画的整体创作实力,尤其强调艺术家语言探索的研究力度。
史诗高华,追溯往昔峥嵘
在展览的第一部分“史诗高华”中,是八位已经离世的艺术家,其中包括詹建俊、钟涵、忻东旺、余友涵、陈钧徳等。
“史诗高华”展厅
展览现场
许江在詹建俊作品《听涛-红霞》前停留许久,他认为,詹建俊将传统山水的写意精神融入了油画语言,詹建俊用刮刀堆砌出肌理的厚重感,既保留了油画材质的质感,又暗合中国山水画“皴擦”技法的韵律,浪涛裹挟着白色泡沫,如凝固的雕塑般呈现出爆发前的张力,既具物理真实感,又成为生命力量的象征。这幅作品构图打破传统海景画的“前景-中景-背景”三段式结构,弱化了物理空间的纵深,却强化了心理空间的广度。
钟涵作品《望中犹记 晚潮明处》
“钟涵的这幅《望中犹记 晚潮明处》,他整整画了十年,十年里他一直想起来就画几笔,添几笔,他曾多次至黄河写生,黄河不仅是他的艺术母题,多年来在黄河边见到的人与事也和他有着极深的情感连接。”许江说。《望中犹记 晚潮明处》描绘的是船工在黄河晚潮时分的夕阳斜影中劳作的身影。从构图上看,钟涵将船工们的形象横向排列,通过景深的处理突出了船工高大伟岸的身姿,增强了画面的气势与视觉冲击。
上海展出,意味探索不息
上海,作为中国油画的发祥地与百年重镇,自二十世纪初以来便以其开放的胸襟与先锋的精神,成为中国现代油画艺术的摇篮和持续生长的沃土。“在上海,我们可以看到奥赛博物馆的展览,向世界顶级优秀油画学习,我们也要有自己的语言,提倡我们内在的诗性精神,建立油画的中国学派中国形象。中国画油画的群体之庞大,不可想象,中国油画必须面对中国现实,深耕中国土壤,回应中国问题。”许江说。
展厅现场
以尚扬的《董其昌计划-45》为例,作品以抽象化的山水符号解构传统,通过拼贴、覆盖与撕裂的肌理,营造出混沌而断裂的视觉体验,融合东方写意与西方抽象语言,灰黯色调中透出历史沧桑感。
许江作品《关于远山的迷宫》系列,岩石部分多用枯笔扫出,模拟中国山水画的“飞白”效果;水流则以湿笔厚涂,形成油画特有的体量感。这种干湿结合的处理,既保留了油画的材质表现力,又再现了水墨的氤氲之气。
以《父亲》成名的罗中立,此番展出的是《故乡组画-接力》这也是罗中立艺术风格演变的重要见证,作品通过鲜丽的色彩、夸张的造型、粗犷的笔触以及中国书法的用笔方式,抒发了艺术家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群体的深切关怀。
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巍巍者华——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艺术展”落地上海美术馆,不仅是对上海百年油画文脉的接续,喻示着油画在中国大地、特别是在上海这座始终站在开放前沿的城市中,生生不息、蔚然成峰。在展览中,俞晓夫、陈钧徳、李向阳、陈燮君、李前、殷雄等上海艺术家的作品均有重点呈现。
原标题:《近期国内最大规模油画展!370位油画家800余件作品一次看个够》
栏目编辑:孙佳音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徐翌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