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农科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3.5)上发表了题为“Macrophage-Inspired Magnetic Silk Fibroin Porous Microcarriers with Exosome Enrichment Capability for Bone Repai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聚焦于临床上极具挑战的骨缺损修复难题,从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中获得灵感,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能够主动富集外泌体的磁性丝素蛋白多孔微载体,为茧丝材料用于外泌体递送和组织工程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
![]()
团队受巨噬细胞通过表面识别捕获病原体的启发,利用液氮辅助的微流控技术,将天然生物材料丝素蛋白与磁性纳米颗粒(Fe3O4@MgSiO3)相结合,成功制备了尺寸均一、结构可控的多孔微载体。研究揭示,该微载体的独特设计具有以下特点:液氮辅助技术所形成多孔结构有效地增加了比表面积,为外泌体富集提供了充足位点;通过抗体修饰,微载体能像巨噬细胞一样,特异性地捕获和富集外泌体,实现了外泌体的主动富集,解决了外泌体在体内易被清除、靶向效率低的问题。与此同时,磁性纳米颗粒不仅赋予了微载体磁控靶向的能力,其降解释放微量元素还能协同外泌体有效促进骨修复。
![]()
通过体内外细胞和动物实验,团队验证了该微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功能。体外实验证明,负载外泌体的微载体(MS@Exo)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成骨和成血管分化。在大鼠股骨缺损模型中,MS@Exo治疗组展现出最显著的骨再生效果,其骨体积分数和骨密度优于对照组。该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兼具外泌体“捕获-富集-靶向-缓释”多功能一体化的智能丝基生物活性微载体,为茧丝医用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
浙江省农科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杨磊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东南大学赵远锦教授、复旦大学商珞然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国科温州研究院李文钊博士参与相关研究工作。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507160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