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琼崖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就是过去旧称琼崖)领导的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装力量,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做出了极其重大且不可磨灭的贡献。
![]()
要一提起琼崖纵队和红色娘子军这两个名词,年纪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比在下还要快,会说出“琼花”这个名字!
![]()
琼崖纵队及其前身(如琼崖工农红军)自1927年“椰子寨战斗”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在远离中央、孤悬海外的海南岛上,面对极其残酷的“围剿”和严密封锁,他们独立坚持武装斗争长达23年直到1950年配合渡海大军解放海南岛……
![]()
这面红旗始终不倒,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南方革命根据地一面光辉的旗帜。
![]()
他们开辟敌后战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琼崖纵队(当时称“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后发展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纵队)是海南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核心力量。他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同志们沉重打击日伪军,进行了大小战斗数千次,歼灭大量日伪军有生力量(据记载,毙伤俘日伪军约5600余人),有力地牵制和消耗了侵琼日军,使其无法将海南岛完全变成稳固的侵略基地和支援太平洋战争的跳板。还有积极
保卫人民群众,反击日伪军的“扫荡”和“蚕食”,保护了根据地群众的安全。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他们就算是吃野果喝凉水,或者像电影里演的那样砸椰子喝,也要想办法打敌人,在血的斗争当中,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改编时的300多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7700多人,为解放战争积蓄了力量。所以他们是海南岛抗日的真正的中流砥柱。
![]()
![]()
琼崖纵队也是解放海南岛的关键力量。就是那个时候我们用小木船打大军舰的时代,还有木澡盆的时候……很多北方来的同志,不太会水的,大家都需要里应外合……
他们要接应渡海大军,在解放战争后期,特别是1949年底至1950年初,当人民解放军准备发起渡海战役解放海南岛时,琼崖纵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在动作之前,向渡海部队提供了大量关于海南岛敌情、地形、水文、气象等至关重要的情报。
纵队积极策应,组织力量在岛上积极行动,破坏敌人防御,扰乱敌军部署,还直接派出部队和船工突破敌人海空封锁,潜渡琼州海峡,接应和引导渡海部队登陆。他们成功接应了多批偷渡部队和最终的大规模主力登陆。
在渡海大军登陆后,琼崖纵队立即投入战斗,与主力部队并肩作战,迅速击溃国民党守军,对加速海南岛的解放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他们也是“木船打军舰”精神的组成部分,琼崖纵队指战员和海南人民在接应渡海作战中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和智慧,是“木船打军舰”这一传奇壮举的重要组成部分。
![]()
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琼崖纵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优秀干部和战士,如冯白驹、马白山、庄田等著名将领。他们不仅为海南的解放作出了贡献,也为新中国建设输送了宝贵人才。当地的斗争当中,还有建立和巩固琼崖革命根据地的关键作用。
在长达23年的斗争中,琼崖纵队在海南岛腹地和山区建立了多块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如五指山中心根据地等)。这些根据地是坚持武装斗争、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发展生产和支援前线的坚实基地。
根据地的建设为革命力量的生存、发展和最终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琼崖纵队深入农村,宣传党的主张,组织农会、妇救会、青抗会等群众团体,开展减租减息,在条件允许时就开展土地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海南人民的政治觉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人民群众成为琼崖纵队生存和发展的坚强后盾,叫做“山不藏人,人藏人”。
总体来说,琼崖纵队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以下主要4点,一个是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23年红旗不倒的奇迹,第二个是在抗日战争中,是海南岛坚持抗战打击日寇的绝对主力。第三个就是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当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接应、配合和内应的角色。是我军解放海南岛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之一。他们在孤岛的环境下,长期坚持斗争,为我国革命最终胜利在祖国南疆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琼崖纵队斗争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光辉业绩和伟大精神将永载史册,融入我们的红色精神当中。
另外我们再来简单讲一下红色娘子军的贡献,这个组织存在的时间虽然短,但却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壮美的一页!
有些年纪的人听见这个名词,第一反应肯定是那个著名的荧幕形象“吴琼花”。但这是一支穷苦女孩子组成的无产阶级革命武装,在实战当中没有芭蕾舞那么美。海南岛红色娘子军——全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妇女革命武装,于1931年5月1日在乐会县(今琼海市)成立。尽管仅存在约500天,但其贡献非常深远。
(讲解员:“女子军连成立时,连长是庞琼花,后为冯增敏,指导员王时香。发展为两个连后,第一连连长冯增敏,指导员王时香;第二连连长黄墩英,指导员庞学连。……”)在历史上有真实的名字叫琼花的娘子军连长。
关键战斗的突出表现很多,比如以下这几次!可以说她们基本上天天有仗打…… 沙帽岭伏击战,在1931年6月,娘子军配合红军主力诱敌深入,歼灭国民党民团100余人、俘敌70余人,缴获枪支146支还有1000多发子弹,自身无一伤亡,首战就威震琼崖。 还有 火烧文市炮楼,采用火攻战术拔除敌人据点,展现了独立作战能力。
1932年8月的马鞍岭阻击战,在琼崖红军反“围剿”中,10名女战士为掩护主力转移,与敌军血战至全部壮烈牺牲,成功拖延了敌军攻势。 另外承担保卫红军师部、琼崖苏维埃政府机关、看守要犯等重任,保障了革命指挥系统的安全运转。
她们总计参战50余次,成为琼崖革命武装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首先是深入群众的政治启蒙, 作为“革命宣传队”,娘子军走村入户宣讲党的土地政策、妇女解放理念,启发底层妇女和农民觉醒,动员群众参军支前,显著壮大了革命队伍。
她们也是妇女解放的实践典范, 成员多来自受压迫的农村女性,姑娘们扛枪革命的行动打破了封建枷锁,为琼崖妇女树立了“为自身解放而战”的榜样。至1950年海南解放时,琼崖纵队女兵比例已达15%,直接受其精神感召。在琼崖革命孤岛奋战的艰苦环境中,娘子军以钢铁意志克服缺粮、缺弹、围剿等困境(如母瑞山突围时靠野果野菜生存),体现了“山不藏人,人藏人”的群众路线精神,成为琼崖革命坚韧性的缩影,这是23年琼崖纵队红旗不倒的重要组成。她们被毛泽东、周恩来誉为“世界革命的典范”,其事迹通过1961年电影《红色娘子军》传遍全国,激励几代人。后续,新中国建设时期成立的“红色娘子军民兵连”(1969年)在水利建设、抗灾救灾中延续了这一精神。
哪怕是革命失利的时候,化整为零后也要持续贡献,1932年底因反“围剿”失利解散后,原成员化名隐蔽,多数在抗战时期成为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的骨干,组建了新的“女子军排”。 当代传承与精神弘扬更是永远不能丢,琼海市设立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纪念馆,其战斗遗址成为革命教育基地。2019年更建成“民兵连成立50周年纪念馆”,强化精神传承!红色娘子军虽短暂,却以军事斗争、政治动员、精神感召等方面深刻改写了琼崖革命进程。她们既是孤岛奋战中“红旗不倒”的捍卫者,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琼花她们“扛枪求解放”的实践至今仍然在我们的红色血脉当中流淌,是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革命精神,是革命史上格外美丽的诗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