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八卦猎奇,而是一个赤裸裸的现实:
2025年初,浙江爆出一起网络卖淫案——7名女孩中最小的只有14岁。
她们不是你印象里的“问题少年”,而是你地铁上看到戴耳机的学生、邻居家安静的孩子、朋友圈里某个晒自拍的同龄人。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并非孤例。
最新数据显示,18岁以下涉性犯罪比例已突破30%。
这是冰山露出的尖端,更是社会某处正在悄然崩裂的信号。
① 不是堕落,是系统性崩塌
我们太容易用“贪钱”“缺德”去解释这些故事,可真相往往更残酷。
1. 技术,让犯罪变得隐形
二维码、私密社交、匿名支付——
不用接触、不用露面,只要扫码,交易就能完成。
电竞酒店、影咖、短租房,成了隐秘的“灰区场所”。
某支付平台曾监测到:一个月疑似灰产交易额超2亿元,90后和00后占比超过六成。
2. 流量平台,把擦边推成了热门
所谓“举牌小姐姐”“打字变现”,一天点击量破十万。
点赞、打赏、弹幕后面,是精准算法在推送、是利益链在收割。
3. 债务陷阱,逼出交易
一位大学女生欠下3万元校园贷,被迫“42次交易”还债。
她说:“我只是想还钱。”——而这句话,出现在超过60%的未成年涉案者口中。
4. 性教育的空白,被算法填满
调研显示,34%的涉案青少年从未接受过正规性教育,但几乎人人在社交平台学会了不该学的事。
家庭沉默,网络大声说话——他们的第一堂课,往往就是一场误导。
② 法律、技术、家庭——都要快一步
好消息是,社会并非没有行动。
⚖ 法律 已经开始补位:修订刑法、打击新型网络招嫖,但AI换脸、虚拟陪玩等灰区仍缺细则。
技术 在攻防:从“阅后即焚”到区块链分账,警方取证难度极大。
防护 在尝试:
杭州把“防性侵课程”纳入学分,学生法律认知率升至82%;
深圳用人脸识别拦截未成年异常支付,拦截率提升至89%;
重庆公益组织用AI监测“高危足迹”,提前干预127名青少年。
这些案例证明——只要肯下手,风险是可以被切断的。
③ 我们能做的,比转发新闻更有力
一声“管好孩子”太轻飘,一句“她活该”太冷漠。
比摧毁一个团伙更重要的,是拉住一个孩子;
比在案件热搜下评论,更有意义的,是日常里多一次谈话、多一节课、多一道防线。
想和你聊聊:
你刷短视频时,是否见过擦边暗示的内容?
如果学校开设强制性教育课,你支持吗?
你觉得家庭该如何补上缺失的那一课?
不是年轻人变坏了,而是迷路变得太容易。
而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可能是那盏能让他们停下脚步的路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