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显卡之家、泡泡网到汽车之家,再到如今的理想汽车,李想的每一次创业,都踩中了行业的风口。
这就像他说的那样:把握时机也是一种能力,而不是碰运气。
但李想绝非一个完美的创业者,其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带领企业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所向披靡,而是在陷入困境和挫折时,能够深度反思、及时调整,带领自己和企业一步步走出泥沼。
这种韧劲,赋予了他强大的“进化”能力,让他从一个性格内向的“技术宅”,逐步成长为执掌千亿帝国的商界巨擘。
1
李想,1981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父母都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父亲李宪法后来成为了河北省京剧团的导演,是国家一级导演,还担任过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母亲是一所艺术学校的老师。
不过,李想出生的那年,正是国内恢复高考的第三年,恰好李想爸妈一起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于是夫妻二人将还是婴儿的李想送到了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的农村,交给李想的姥姥姥爷照顾。
所以,小时候的李想,曾有过一段在乡村生活的经历。
一直到李想7岁时,也就是1988年,李想父母在石家庄分到了房子后,他才由农村去了城里。
李宪法对李想小时候的评价是:“他是一个任性又有主意的孩子”,脾气非常倔。例如他不小心丢了钱就死活一定要找到;他就算挨打了也不会怎么哭,甚至会回怼父亲:“打呀,怎么不打了?这边屁股打疼了,来来,换另一边继续打!”
1993年,李想进入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读初中。
在读初一时,李想第一次接触到了电脑,并被深深吸引,当时家里还买不起个人电脑,但他从初一到初三,买遍了市面上所有的电脑类报纸和杂志,不停地学习电脑相关知识。
![]()
1996年,15岁的李想进入石家庄四中读书,在他的软磨硬泡下,父母花费8000元为他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
那时流行的是“攒电脑”,即自己选择电脑的硬件配置,让商家拼起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买品牌的整机电脑,当时李想的第一台电脑搭载了英特尔奔腾133的处理器,也是他自己选装的。
有了电脑后,李想发现一些电脑杂志上的文章其实并不靠谱,于是他决定自己写。
15岁的他,凭借一篇几千字的《新年电脑硬件选购指南》,获得了《电脑商情报》全文刊发,并拿到了五六百元稿费,这在当时,相当于其父母月工资的四分之一。
此后,李想关于电脑方面的“写作”一发不可收拾,他接连向《电脑报》《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等投稿,每月都有一两千元的收入。
1997年,高二的李想利用暑假时间,创办了个人网站——显卡之家,专门发布显卡相关的资讯,成了当时无数个人站长中的一个。
![]()
为了运营好网站,李想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更新内容,白天上课,傍晚放学后去电脑城借硬件,晚上写测评写文章,预备第二天发布。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他坚持了3个月,网站日访问量从200提升到了7000。很快,厂商开始主动给李想寄样品求测评,甚至有厂家因他的测评,还召回过有问题的显卡,这些都让李想成就感十足。
1998年,互联网风潮达到顶峰,网站赚钱变得相对容易。李想的显卡之家每月广告费收入高达1万元,加上稿费,月收入近2万元,远超父母工资总和。
不过,此时的李想已进入高中学习最紧张的阶段,由于从高一开始他都在一直忙自己的“事业”,学习上自然是一落千丈站。于是,高三的李想,在同学们紧张准备高考时,他选择了放弃了高考,直接去创业。
他对父亲说: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增长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等我读完四年大学,早就被别人占领了。
对于,他的这一决定,父母并没反对,而且全家也都支持他的创业。
2
1999年底,放弃高考的李想和同行樊铮合并了各自的网站,创办了“石家庄仙卡网络有限公司”,李想占股60%,樊峥占股40%。
樊峥出生于1977年,比李想大4岁,也是石家庄人,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曾在深圳一家杂志社工作,当时也在做个人网站,访问量排名仅次于李想。
李想与樊峥认识后,便邀请他回石家庄一起创业。
创业一年后,在时任《走进中关村》网站IT产品运营经理邵震的建议下,李想将显卡之家改名为泡泡网。不止如此,邵震还为泡泡网拉来了联想的1.4万元广告费,而他也成为了李想的合伙人。
2001年7月,李想和他的创业伙伴,从石家庄来到了北京,因为这里是全国互联网的核心地带,对互联网企业而言有着更多的机会。
之后的短短2年,泡泡网年营收突破百万。
然而,风光的外表之下,一场风暴也正在酝酿。
![]()
2003年,公司突然有超过一半的员工辞职,网站内容编辑几乎全部被竞争对手挖走。他挨个打电话过去试图挽留,却一个都没有回来。
那是李想创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段岁月,现实给了他一记重击,告诉他什么叫做管理。为了应对危机,李想开始疯狂招人,手把手地带新人,直到一个星期后局面才逐渐稳定下来,网站重新回到正轨。
这场危机也让李想成熟了许多。此前的他偏执于技术,性格内向,很少与员工沟通,总是沉迷于凌晨4点更新网站,却忽略了员工最基本的需求和成长。之后,李想则开始更多地关注人的问题,他强迫自己离开电脑,学会与人对视交流,尽可能地了解员工的诉求和心声,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危机之后的第二年,23岁的李想将泡泡网搬到400平米的办公室,随后办公面积又迅速扩大到700平米。这一年,也有人出价近1亿收购泡泡网,但被他拒绝了。
不过,此时的李想,已经不满足于行业第三的位置了,他开始寻找新的创业机会。经过对房产、旅游和汽车三个行业的研究,李想发现汽车行业相对标准化,且市场处于早期,发展潜力巨大。
于是,他决定带领100多人的团队切入到汽车领域。
![]()
2005年6月1日,李想创办了汽车之家。原本网站名想要叫汽车时尚,但在邵震的建议下,名字定为汽车之家。很有意思,李想的前两次创业(泡泡网和汽车之家),平台名字都是邵震给了他建议,但最后他和邵震还是分道扬镳了。
如果说泡泡网的崛起,是因为吃到了家庭电脑时代的红利,那么汽车之家的成功,则是踩中了私家车消费市场爆发式增长的风口。
汽车之家的定位与泡泡网非常相似:不做给发烧友,只做给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用户。
所以当同行们堆砌参数、复制官网图片充当门面时,汽车之家选择到4S店拍摄实体照片,并建立数据库和论坛,为购车前的用户提供全面的汽车资讯和评测文章。用户购车后也可以来此交流心得,打造活跃的汽车文化社区。
凭借中立客观的内容,以及实拍图、数据库等方面的创新,汽车之家成立不到一年,就挤进了国内汽车网站访问量前五。
此后的汽车之家,在李想的带领下一骑绝尘,仅用三年时间,就做到了行业第一。
不过,这一年年初发生的一件事也让李想特别伤心。就是他的合伙人邵震,想要通过召开董事会的方式罢免李想、樊峥等人的职务。最终虽然在薛蛮子等投资方的调解下,化解了此事,但兄弟之间的反目,让他痛苦万分。
此后,邵震离开汽车之家,并在2008年8月份创办了卡车之家。
经此事件之后,李想有意变得低调,也不再接受媒体采访。
![]()
2010年,29岁的李想在展望自己未来10年时写道:带领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像上一代长辈那样,在对的时间里结婚生子。
2011年,李想30岁,这年他入选了《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同时,他萌生了离开汽车之家重新创业的想法,原因是为了度过2008年那场危机,李想引入了澳洲电讯,之后在几次股权稀释之下,李想的股份只剩下了5.3%,在公司虽然他是创始人,但已然是失去了话语权。
不过,最终还是被他的老搭档秦致挽留了下来,秦致的理由是要走也得把汽车之家做上市在走。
2013年12月11日,李想带领汽车之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15年6月30日,李想宣布自己不再担任汽车之家总裁,2016年也辞去了汽车之家董事职务,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创业项目中。
3
2015年7月1日,李想公开宣布成立车和家(后更名为理想汽车),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
此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有了特斯拉这样的“行业先驱”,国内也有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品牌崭露头角。但李想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仍有机会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成立之初,车和家重点发力“小而美的SEV”和“大而强的SUV”两款车型。然而,由于国内政策等因素,SEV项目最终未能落地。但李想并未因此气馁,他将目光转向了“大而强的SUV”——理想ONE。
理想ONE的诞生背后,源于李想对家庭用户出行需求的深刻洞察。
他发现,很多家庭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会担心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长途出行时。为了解决这一痛点,理想汽车决定采用增程电动系统,这种技术既可以让车辆在城市中纯电行驶,降低使用成本,又可以在长途出行时通过增程器发电,避免里程焦虑。
![]()
三年磨一剑,2018年10月,理想ONE正式发布。这款车首创四屏全车语音交互,推动智能驾驶软硬件成为标配,面市可谓一鸣惊人。
2019年,理想汽车开始尝试做直营模式,第一批零售中心开业。同年,理想ONE成为首台穿越西藏阿里无人区的智能电动车,这一“壮举”,也进一步提升了理想ONE的知名度。
2020年7月30日,39岁的李想带领理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是他个人的第二个IPO,理想汽车也成为继蔚来汽车之后,中国第二家海外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理想汽车上市首日的市值为139.17亿美元。
理想汽车上市当天,王兴在饭否上写道:“那些认为李想的理想是操盘一个千亿美元的理想汽车的朋友们,你们还是低估了一个数量级。”
这一年,理想ONE斩获中国新能源SUV市场销量冠军,同时成为30万元以上国产车型销量冠军。
之后的几年间,理想又陆续发布了理想MEGA以及L系列(L6、L7、L8、L9)等多款车型。截至2024年末,理想已累计交付超110万辆汽车,成为首个销量破百万的中国新势力汽车品牌。
![]()
其中仅2024年就卖出了50多万辆,实现营收1445亿元,创造了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达成超50万台年交付量的最快纪录。
2024年6月12日,在新财富500创富榜中,李想以651.7亿排名第34位;10月,李想以335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4年·胡润百富榜》第132位。
对于李想和理想的成功,也有不少人质疑:一个搞互联网的,凭什么把车卖得这么好?
对于这些质疑,李想虽没有正面回应,但从他的一些只言片语中,也能得到答案,比如他曾说:
“现在还有很多人,甚至新入行的‘小朋友’们,嚷嚷着我不懂车,我笑笑而已。我想说的是,无论显卡之家还是汽车之家,当年在各自领域内的人才储备、行业地位以及技术资源,今天没有任何一个汽车网站能比。”
4
2019年2月,李想曾在微博发布了一段文字,回忆了自己创业20年来的经历:创业20年,我经历了五个认知楼层。回过头来看,每一层的认知都是天壤之别,以及无比的幸运。只有到了更高一层,才可以更好地看到低楼层的问题。
这5个楼层,分别是李想的0-18岁、19-22岁、23-27岁、28-37岁和38岁之后。
李想说自己18岁前是一个普通人,而且在学习中名列中下等,曾一度被亲戚老师们认为是没什么出息的那类学生。
“生为一个普通的人。那是我18岁之前,学习成绩中下等,老师亲戚都觉得我以后没什么出息。我那时候和很多同学一样,随波逐流,满眼是非,但是也没什么改变命运的行动。”
从李想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在“一楼层”时,他和普通人没什么大的区别,这也说明他并非一个天才型的人物。
当然,从他后来的创业履历来看,他无疑是一个潜力型人才,从过往经验来看这一类型人的成功,要么是遇到了赏识他的伯乐,要么就是自己“觉醒”了。
显然,李想是后者。
![]()
在李想的“第二楼层”里,他实现了完美的逆袭。
他说:高三开始我不想这么被人看不起,我把我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变成了个人网站,开始创业。我有了目标,在无数的问题中寻找机会,每天的工作排列重点,只做那影响90%结果中前三件的重要事情,剩下的问题选择忽略,而不是被问题牵着走。把大的问题看作机会,不断地达成阶段性的目标。
可以说李想在高中时期,他没有将自己的目标设定成考上一所一流的大学,而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做起了个人站长,恰逢当时PC时代刚刚开始不久,互联网行业存在着巨大的红利。李想从个人站长转变为团队管理者,进而将自己的人生境界从“生为一个普通人”提升到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之后,当他做泡泡网遇到管理瓶颈时,他又一次开启了新的创业——做了汽车领域的垂直门户网站汽车之家。
当然,这也使他进入了“第三楼层”: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李想说在2004到2008年这一时期,他更注重的是发现人才:
我能很快发现谁能把事情做好,谁有潜力,并带着他们一起作战,把工作做好。带着一群人作战,目标清晰,聚焦于每一个关键的事情,这个持续到2008年,我到了27岁。汽车之家流量到了第一,秦致在前一年加入汽车之家。
![]()
让李想向“第四楼层”转变的是2008那场“内斗”,这场内斗不仅让他和邵震分道扬镳,也使他在公司后来的发展中,失去了主导权。
对于这一时期的经历和变化,李想后来说:
我知道了什么是更高级别的管理:领导者不需要自己什么都会、都擅长,而是如何找到更多优秀的管理者,并帮助他们不断的提升,提升自我的认知、协作的认知、管理的认知。我知道了如何建立使命、愿景、价值观及其重要性。
成立“理想汽车”之后,李想在这一“层”的境界,又有了新的认知:成为一个顶尖的领袖。
他说:
2018年我才认知到的这一点。一个顶尖的领袖必须能够给团队清晰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做好组织的建设,找到关键的领导者,充分发挥团队的每个人的价值,不断成长,认知自我,认知协作,认知管理。我才刚开始,还没有任何实际的结果。在“红海”的智能电动车(领域),这是我唯一能够胜出的机会所在。
![]()
可以说从2008年到2018年,李想用10年的时间来进行第四个人生“楼层”的爬升,这10年里,他曾经历内部管理层的震荡考验,也带领着汽车之家在2013年赴美国交易所上市,再到创立理想汽车,大起大落经历了不少,而荣耀背后的苦楚或许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够体会。
目前李想认为自己的状态还处在“从四层痛苦的走向五层的路上……没有退路。”
李想曾说:我从小的价值观,就是要掌握自己的主动权,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精神寄托,以及和自己内心做对话的根本。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包装,可以做假,但高维度的独立、认知、进化、洞察力,是永远无法伪装的。
李想还在路上,希望你我也都在“路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