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周刊】
青岛印象
陈尧明
今年农历大暑期间,7 月 28 日至8 月 6 日我和蓓红来到青岛八大关著名景区避暑疗养。入住的锦绣园酒店是海景房,坐在房间窗前,边读书边赏景,半天之间能看到蓝天碧海随着潮起潮落不断变幻的景象。
![]()
青岛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三面环海一面山的独特地理格局,使青岛具有了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良好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度假,所以青岛还有“东方瑞士”的美称。
每到清晨,海浪拍岸,哗哗的声音一阵又一阵,会把你从梦中唤醒;打开窗子,含有极高负氧离子的海风顿时让你心旷神怡。傍晚时分,漫步在海边,微风拂面,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海面上的远洋货轮、用五彩灯光装饰漂亮的游轮,在海上游弋,如一幅油画展现眼前。
![]()
在疗养期间,我们参观了青岛的一些展览和博物院,并走街串巷了解青岛的风土人情,切身感受到了美丽青岛的独特魅力,在脑海中留下了难以忘却的美好印象。
城市风貌非常独特
青岛拥有“山、海、城、湾”交融的独特景观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中国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用16字评价青岛:“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将青岛视为隐栖终老之地,曾写信称“青岛气候绝佳,……实远胜沪”,并视其为“世外桃源”。康有为的16字评价,后经青岛人提炼成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8个字,目前已成为青岛十分鲜明的城市形象宣传语。
![]()
之所以改为“红瓦绿树”,这与青岛曾经的德国殖民统治有关。1897年,青岛成为德国的殖民地,为将青岛建成“模范殖民地”,德国人对青岛进行了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如今的青岛,在三个方面留下了曾被德国人管治过的显著印记:
一是红瓦黄墙的别墅群。我们所住的八大关景区,就有欧式建筑320余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但许多建筑都沿袭了德国红瓦黄墙的基调。漫步在八大关别墅群之间,仿佛有一种置身于异国他乡的感觉,每一座别墅似乎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
我们还专程去参观了始建于1905年的德国总督楼,现已成为总督楼博物馆,120年过去,保存完好,是典型的红瓦黄墙建筑,并吸收了中国建筑文化元素,是中德建筑文化融合的经典之作。
二是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啤酒最早是由德英合资1903年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生产的。德国日耳曼民族喜欢喝啤酒,把这个习惯带到了青岛,演变成青岛国际啤酒节,现已成为融投资、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国际盛会,主题为“青岛与世界干杯”。今年是第35届,泡沫的麦香,碰杯的清响,构成夏日青岛鲜活的模样,啤酒文化体现了这个城市的热情与活力。
![]()
三是百年不落后的地下排水。青岛城市开发初期,在青岛的德国人因水土不服死亡率较高,每当进入雨季,大量污水混杂雨水渗入地下,污染饮用水源,导致肠炎和伤寒高发。基于公共卫生安全,德国人开始集中力量进行下水道规划建设,将“雨污分流”的排水理念带到青岛,使青岛成为中国第一个实现雨污分流的城市。1904年铺设完成的下水道主干道,管道直径有一人多粗。现在我们在沙滩栈桥的东侧,可看到下水道的内景,内部空间十分宽敞,至今120多年,还能照常使用,这与我们一些城市经常道路重复开挖铺设管道,形成了鲜明对比。
风土人情十分温馨
青岛是个丘陵城市,坐着小车,穿梭于老城区,忽而上坡忽而下坡,就好像是坐船随着海浪上下起伏。青岛的许多老建筑都保存得很好,许多店铺,比如咖啡馆、小饭店的门口广告语都很亮眼。
比如咖啡馆招牌“今天特供海风和阳光免费”,充满诗意;小饭店标语“家常菜,老味道,随便进”,特别亲切;百年老店“1926海鲜青岛菜”广告“海鲜放心吃,青岛不宰客,百年大品牌,诚信有保证”。在青岛期间,青岛市场监管局用短信提醒:“海鲜啤酒宜适量,过量食用肠胃不适”,使人感到温暖贴心。
![]()
青岛是个十分浪漫的地方,有情人坝、丽人街、爱情路。在爱情路上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青岛爱情路,我喜欢青岛,更喜欢你。”在爱情路的地面上写着:“遇见山海,爱在市南”(市南区),“我爱你”“遇你”“与你”“予你”“初见爱情,一路倾心”“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以爱之名,共度余生”。青岛圣弥厄尔大教堂前,设立了“海誓山盟广场”,成了拍婚纱照的重要场所。许多宣传语都把爱情与啤酒联系一起:“为爱情干杯”;“我要和你在一起,你说天长,我就递酒”;“爱情就是,常常酒酒”;“好酒不见,等你好酒”;“醉酒当歌,人生几何”;“爱是蓄谋已酒”。还有一些休息的小驿站,设置有粉红色的椅子,上面是一朵很大的红色玫瑰,旁边树梢上挂着“我在青岛很想你”的牌子。草坪放置巨大的红色心形气球,上面写着“我肯定在几百年前就说过爱你”。
![]()
八大关别墅群里有一个蝴蝶楼,我们也去参观了。蝴蝶楼原是1935年中国首位影后胡蝶在此拍摄电影《劫后桃花》而得名的,现已成为展示青岛百年电影史的微型博物馆。1899年建成的青岛亨利王子饭店音乐厅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场所;1907年,德国水兵俱乐部旧址成为现存最早的专业电影院。青岛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景观,成了中国许多影视的拍摄基地,并于2017年11月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称号。
由于青岛与电影有缘,许多著名的影视明星,像早期的影帝金焰、唐国强、黄晓明、黄渤、林永健、夏雨、范冰冰、陈好、王艳、王晓晨、白百何等都来自于青岛,青岛是出靓男美女影视明星众多之地。
![]()
坐着网约车去看博物馆,看到路边有“城市美容师驿站”,把城市清洁工的地位抬得很高,这是对不断为城市美容的劳动者发自内心的尊重。网约车车牌号是“97888”,司机是来自云南的新市民(青岛最早的原住民也来自云南),据他介绍,是通过摇号抽到了这个车牌号,有人愿意出5万元买他的号,他没同意。这种号能在青岛这样的城市摇到,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这个城市政府部门的廉洁程度,这在一些城市简直是不可思议。
宜居宜游令人向往
青岛向海而生,经历了命运、梦想和沧桑,显得博大兼容而又独树一帜。这是一座海上名城,有着绝不混淆于他者的风貌。城市沉浸在一种特有的历史和艺术氛围之中,环山抱海,灵光四射,看上去俨然是一座精美大气的博物馆城。八方游客慕名而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的历届领导,包括一些元帅将军,几乎都来青岛居住过,毛泽东1957年就在德国总督府住过一个月。
![]()
青岛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聚集之地,文化名人故居甚多。著名诗人闻一多1930—1932年担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他曾写过一篇散文《青岛》,对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赞美有加。
著名剧作家老舍1934—1937年在青岛大学担任教授,在此期间创作了《骆驼祥子》等著作,现在青岛专门设立了“骆驼祥子博物馆”。
曾主编中国《诗刊》的臧克家,是闻一多的高徒,1930—1934年在青岛大学读书,一有空就向闻一多请教。闻一多对臧克家很欣赏,1930年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时,数学考了零分,被闻一多破格录取。闻一多离开青岛大学时曾写信给臧克家:“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臧克家后来成为著名诗人,与闻一多先生的悉心指导和热情鼓励是分不开的。
![]()
我印象较深的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所作《有的人》诗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31年,29岁的沈从文被聘为青岛大学文学院讲师。他天性腼腆,第一次登台讲课,出了大洋相。据说沈从文出场后,10分钟一句话都讲不出,10多分钟后自念讲稿,把1小时的讲课内容用10分钟就讲完了,最后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青岛大学的学子们,为他的可爱大笑不已。
郁达夫1934年盛夏来到青岛,住了一个月,对青岛也赞赏有加:“从海道去青岛的人对她所得的最初印象,比无论哪一个港市,都要清新些,美丽些。……以女人来比青岛,她像是一个大家的闺秀;以人种来说青岛,她像是一个在情热中隐藏着身份的南欧美妇人。”郁达夫毕竟是浪漫派作家,对青岛的赞美充满热情。他以能到青岛避暑,和她“亲过吻,抱过腰”而心生欢喜。(原文见郁达夫《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
![]()
萧红和萧军1934年6月也从东北来到青岛,住了3个月,萧红在此完成了她的成名作《生死场》。由此可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著名作家都与青岛有关联。
现在的青岛已连续五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入选联合国评选的“中国十大宜居城市”,还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最美海湾”之一。在青岛城市规划馆,我们看到了青岛的城市巨型规划沙盘,目标是要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并喊出了三句响亮的口号:“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可谓气势恢宏,气撼山河。
![]()
作者简介
陈尧明,文化学者,无锡市江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原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